缺牙怎麼辦?缺牙不補的8大風險、5種治療方式完整解析


缺牙怎麼辦?缺牙不補的8大風險、5種治療方式完整解析

🔥 牙醫小幫手的專業解答

缺牙可能肇因於天生、外力、牙周病或蛀牙等原因。若不治療可能會造成鄰牙位移、齒槽骨流失、咀嚼困難等問題。缺牙的治療方式包括:植牙、牙橋、活動假牙、矯正和補骨等,可依個人的狀況選擇最適宜的方式。

為什麼會缺牙?4大常見缺牙原因一次看懂

缺牙問題在台灣相當普遍,尤其65歲以上的長者更是普遍面臨缺牙的困擾,許多人會以為缺牙只是自然老化現象,但實際上缺牙的成因相當多元,深入了解後,就能從根本預防缺牙現象的發生。

天生缺牙

正常成年人應有28顆恆牙(不含智齒),若在未受外力影響下少於這個數字,醫學上就稱為「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ly Missing Teeth)。根據研究統計,先天性缺牙在全球人口中的盛行率約為6.5%,其中女性(7.55%)略高於男性(6.42%),最常缺失的牙齒為下顎第二小臼齒和上顎側門齒。

造成天生缺牙的原因包括:胚胎期發育受限、營養吸收不良、遺傳基因缺陷,以及唐氏症等疾病。雖然天生的缺牙雖無法預防,但透過及早診斷與治療,仍能有效恢復功能與外觀。

參考資料: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ngenitally missing permanent dentition, NIH

外力撞擊

意外傷害是造成缺牙的常見原因之一。當發生強烈外力撞擊時,就可能導致牙齒斷裂、鬆動甚至完全脫落,此時應立即將脫落的牙齒泡在生理食鹽水或牛奶中,並在30分鐘內就醫,就有機會進行手術挽救!

口腔衛生不佳所引起的牙齒疾病

蛀牙牙周病也是造成缺牙的兩大主因,蛀牙是因食物殘渣殘留在口腔內滋生細菌,而後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牙齒琺瑯質,最終導致牙齒結構嚴重損壞。牙周病則是牙菌斑長期堆積引發牙齦發炎,細菌侵入牙周組織深層,破壞支撐牙齒的齒槽骨和牙周韌帶,導致牙齒鬆動脫落。

蛀牙和牙周病的主要成因都是未落實口腔清潔所造成,因此養成正確的刷牙和定期洗牙習慣,即可有效避免嚴重蛀牙和牙周病所引發的牙齒脫落問題。

鈣質流失與營養不良

牙齒和齒槽骨的健康都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持,特別是鈣質、維生素D、磷等礦物質。當身體長期缺乏這些營養素時,會導致齒槽骨密度下降、牙齒結構脆弱、牙周組織修復能力變差。

要補充這些營養素,建議多攝取:

  • 牛奶、起司、優格等乳製品(富含鈣質和磷)
  • 深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芥藍菜(提供鈣質和維生素K)
  • 小魚乾、黑芝麻、豆腐(高鈣食物)
  • 鮭魚、鯖魚、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
  • 堅果類,如:杏仁、腰果(提供鈣質和磷)

缺牙不補會怎樣?8大後遺症與健康風險全解析

許多人以為缺一、兩顆牙齒沒什麼大不了,尤其當缺牙位置在後方不影響外觀時,更容易抱持「以後再說」的心態。然而,從臨床經驗來看,缺牙就像房子少了一根樑柱,表面上看似還能使用,但結構已經開始悄悄改變。並且,缺牙可不僅是口腔問題,更會影響全身健康,千萬不可輕忽。

鄰牙位移、傾倒

當牙齒缺失後,鄰近的牙齒會因為失去支撐而開始往缺牙處傾斜、移位。這個過程通常很緩慢,患者初期不易察覺,但隨著時間推移,牙齒會逐漸歪斜,導致齒列變得不整齊,造成牙縫變大、食物卡牙縫、清潔死角增加、咬合關係改變等連鎖反應。

另外,當牙齒的排列不正,咀嚼時受力方向會偏移,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牙周韌帶受損、牙齒更加鬆動,甚至引發更多顆牙齒脫落的惡性循環。傾倒的牙齒也會佔據原本缺牙的空間,若日後想要進行治療,還要先傾倒的牙齒扶正後才能實施,不僅增加治癒難度與療程時間,也會導致費用增加。

齒槽骨流失

齒槽骨是支撐牙齒的骨頭組織,當牙齒存在時,每次咀嚼都會透過牙根傳遞力量刺激齒槽骨,促進骨質代謝與新生。一旦牙齒缺失,齒槽骨失去咬合刺激,身體會認為這塊骨頭不再需要,於是開始進行「用進廢退」的吸收過程。

齒槽骨流失會導致臉頰凹陷、嘴唇內縮,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也會大幅增加日後治療缺牙的難度。

對咬牙過度生長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上下排牙齒會互相咬合,產生相互制約的力量,維持牙齒位置的穩定。當缺牙發生時,對咬的牙齒失去了咬合刺激和阻擋,會開始朝缺牙方向過度生長,這種現象稱為「對咬牙挺出」(Super-eruption)。

對咬牙過度生長會使牙根逐漸露出,增加牙齦敏感性和蛀牙風險、也佔據原本缺牙處的空間,壓縮日後製作假牙或植牙的空間,更可能在咀嚼時產生干擾,導致其他牙齒過度磨損。

如果患者在缺牙多年後才想補救,往往對咬牙已經過度生長,就必須先將對咬牙磨短或進行根管治療後再套上牙冠,不僅傷害原本健康的牙齒,也大幅增加治療複雜度。

顳顎關節障礙

顳顎關節位於耳朵前方,是連接下顎骨與頭骨的關節,負責控制嘴巴開合、咀嚼等動作。當缺牙導致咬合不正時,患者會不自覺地偏向用某一側咀嚼,對顳顎關節造成異常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顳顎關節障礙症,引發張口困難或疼痛、臉頰肌肉痠痛、頭痛、耳鳴、肩頸僵硬等問題。更嚴重的是,單側咀嚼習慣會導致臉部肌肉發展不對稱,出現臉型歪斜、大小臉的情形,而這種臉型改變一旦形成,即使日後補好缺牙也是很難完全恢復的。

蛀牙與牙周病風險提升

缺牙處周圍的牙齒會因為傾倒、位移而產生不正常的牙縫和死角,容易卡住食物殘渣並形成牙菌斑,若持續累積就會鈣化成牙結石,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導致蛀牙和牙周病問題。更麻煩的是這些疾病也都會導致牙齒脫落的風險,有可能從原本「缺一顆牙」演變成「缺兩顆、三顆」的骨牌效應。

咀嚼功能失常

牙齒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每顆牙齒都扮演著特定角色,當缺少一顆或多顆牙齒時,咀嚼效率會大幅下降,患者會越來越難咬斷或嚼碎食物。當未經充分咀嚼的食物進入腸胃道,可能引發胃脹氣、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消化道問題。

發音問題與社交自信下降

牙齒在發音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前牙和犬齒區域。當這些位置缺牙時,會影響某些音節的發音準確度。例如:缺少門牙會讓「ㄙ」、「ㄗ」、「ㄘ」等齒音變得不清楚,講話時容易「漏風」。這樣的情形不僅會造成溝通困擾,更會影響患者的社交自信心,變得不敢開口說話、不願意露齒微笑,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和職業發展。

臉型改變

牙齒是支撐臉部輪廓的重要結構之一。多顆牙齒缺失時,會造成臉頰凹陷、嘴角下垂、下巴後縮等臉型變化,整體臉型比例也會跟著失衡,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10-20歲,即使使用化妝或醫美手段也難以改善。

缺牙不補的8大後遺症解析。

🔔 小編建議這樣做

缺牙絕對不是「以後再說」的小事,而是會影響全身健康的警訊。如果您已經有缺牙困擾,建議儘快諮詢專業牙醫師,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缺牙怎麼辦?5種主流治療方式完整比較

目前主流的缺牙治療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 植牙:將人工牙根(植體)植入齒槽骨內,再於上方裝上支台齒與牙冠。
  • 固定式牙橋:利用缺牙處兩側的健康牙齒作為支撐,製作一組連續的假牙來填補缺牙空位。
  • 活動假牙:可以自行取下清潔的假牙裝置,根據缺牙範圍分為局部活動假牙和全口活動假牙2種。
  • 缺牙矯正:利用齒顎矯正的技術,將相鄰或後方的牙齒往前移動,來關閉缺牙空隙。
  • 缺牙補骨:並非獨立的缺牙治療方式,而是為了植牙進行的「準備性手術」,讓流失的齒槽骨增加至足夠進行植牙的厚度。

以下,牙醫小幫手將逐一為大家詳細介紹這5種治療方式的流程、費用區間與適合族群,幫助您快速掌握各方案的差異。

缺牙治療法1:植牙

人工植牙是目前最接近自然牙齒的缺牙重建方式,由於擁有獨立的牙根,能夠提供穩固的咬合力,在植牙手術順利、牙冠製作良好下,咀嚼效果幾乎等同健康的自然牙,遠優於其他治療方式。

植牙療程分為三階段:首先透過X光和3D斷層掃描進行術前評估、確認骨質條件;接著進行植體植入手術,在局部麻醉下精準置入植體,術後需等待3-6個月讓植體與骨頭結合;最後再進行二次手術裝支台齒,並製作全瓷或全鋯牙冠。

單顆植牙的費用約在60,000~100,000元左右,主要因使用的植體品牌而有所不同,雖然整體費用較高,但使用年限可達10~20年以上,保養得當甚至可終身使用,特別適合追求長期穩定、不想磨損健康牙齒且缺牙顆數不多的患者。

缺牙治療法2:固定式牙橋

固定式牙橋是傳統常見的缺牙治療方式,由於不需要手術、療程時間較短,對於害怕手術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植牙的患者來說,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在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在施打局部麻醉後,先將兩側健康牙齒修磨成較小的柱狀,並進行口腔印模,再根據模型製作假牙。當正式的假牙製作完成並經患者試戴和醫師調整、確認沒問題後,即可使用永久性黏著劑固定,整個療程通常2-3週即可完成,費用則依使用的牙橋材質而定,最便宜的金屬燒瓷牙橋約40,000-60,000元、全瓷和全鋯冠牙橋約60,000-90,000元。

由於施作費用較低,特別適合缺牙數量少、缺牙處兩側有健康牙齒支撐、不願意手術或預算有限的患者,但需注意牙橋的使用年限取決於支柱牙,在受力大幅增加下,可能只有5-10年,且無法改善缺牙處齒槽骨流失的問題。

缺牙治療法3:局部活動假牙 vs 全口活動假牙

局部活動假牙是利用金屬鉤環或卡榫固定在剩餘的健康牙齒上,適用於缺少部分牙齒的患者,醫師會使用客製化印模工具記錄牙齦的細微形態,並先塑造蠟型假牙供患者試戴,確認沒有問題後再製作正式的活動假牙,單顎費用約落在15,000-40,000元之間,大約2~4週即可完成。

全口活動假牙的製作流程和所需時間與局部活動假牙大致相同,但固定方式是藉由與牙齦黏膜的密合以及口腔肌肉的協助來完成,適合全口無牙或僅剩少數牙齒的患者,單顎費用約落在30,000~80,000元左右。

無論是哪一種活動式假牙,都具有不需手術、製作時間短、價格親民的優勢,是相對安全且經濟的選擇,但活動式假牙的使用年限僅有5~8年,也會隨著齒槽骨持續萎縮逐漸變得不密合,需要定期回診調整,並一段時間後得重新製作。

缺牙治療法4:缺牙矯正

缺牙矯正其實並非普遍的治療缺牙方式,通常僅建議年輕患者(建議30歲以下)、缺牙時間不久(未發生嚴重骨質流失)者、以及缺牙位置在第一或第二大臼齒、後方有智齒或其他牙齒可往前移的患者施作。

治療過程需佩戴傳統金屬矯正器、陶瓷矯正器、舌側矯正器或隱形牙套,通常需18~36個月才能完成,費用約落在60,000~150,000元;若是隱形牙套則費用會更高,約70,000~200,000元左右。缺牙矯正的優勢在於不需要手術且能刺激骨質生長,但療程時間較長,且並非所有缺牙患者都適用,施作前仍需經過專業矯正醫師評估才能進行。

缺牙治療法5:缺牙補骨

缺牙補骨手術並非直接治療缺牙的手段,而是植牙手術前的準備,會由醫師在局部麻醉下切開牙齦,將骨粉填入骨質缺損的區域,並覆蓋上再生膜,可以促進骨組織生長、阻隔軟組織侵入,整個手術僅需30~60分鐘,費用約落在10,000~30,000不等(視範圍大小而定),適合計畫進行植牙、但骨量不足的患者,特別是缺牙超過1年、因牙周病或外傷導致骨質大量流失、上顎後牙區骨質接近鼻竇底部的情況。

5種缺牙治療方式選擇指南。

治療方式 費用區間 使用年限 咬合力 療程時間 適用情況 優點 缺點
植牙 60,000-100,000元/顆 10-20年以上 ★★★★★ 4-8個月 單顆/多顆/全口缺牙 咬合力最強、不需磨鄰牙、可防止骨質流失、外觀自然 費用較高、需要手術、療程時間長、需骨量充足
固定式牙橋 40,000-90,000元/組 5-10年 ★★★☆☆ 2-3週 1-2顆連續缺牙 不需手術、療程快速、固定式穩定 需磨損健康鄰牙、無法防止骨流失、清潔較困難
活動假牙 15,000-40,000元/單顎 5-8年 ★★☆☆☆ 2-4週 多顆/全口缺牙 價格最親民、不需手術、可自行取下清潔 咬合力最弱、有異物感、骨質持續流失、需每日清潔
缺牙矯正 60,000-200,000元 永久(配合維持器) ★★★★☆ 18-36個月 特定缺牙位置(第一/二大臼齒) 保留真牙、刺激骨質生長、改善整體齒列 療程時間長、非所有缺牙適用、需年輕且骨質佳
缺牙補骨 10,000-30,000元 3-6個月後可植牙 不適用 3-6個月 骨量不足需植牙者 增加植牙成功率、恢復骨質體積 需額外手術、延長療程時間、有失敗風險

想盡快擺脫缺牙帶來的不適嗎?

缺牙不僅影響咀嚼功能和外觀,更可能引發鄰牙位移、齒槽骨流失等一連串問題。

若您正在因缺牙問題而煩惱,可以透過牙醫小幫手平台快速預約專業的植牙、假牙贗復或齒顎矯正專長的醫師進行完整評估與治療,除了能恢復正常的咀嚼功能外,更能有效預防各種因缺牙而形成的併發症!

立即點擊 | 線上預約缺牙治療諮詢

牙醫小幫手預約流程圖。

缺牙療法該怎麼選?評估要點一次看

面對多種缺牙治療選項,許多患者會對於該如何評估自身的狀況而感到困惑,若您也有這樣的煩惱,建議可以先從以下3個面向開始做評估:

缺牙位置與顆數

缺牙的位置和顆數是決定治療方式的首要條件,不同區域的缺牙對功能和美觀的影響程度不同,適合的治療方案也大相逕庭。

  • 前牙區:這個區域的缺牙會影響外觀和社交自信,因此通常建議優先選擇植牙或全瓷牙橋,避免使用活動假牙,金屬鉤環和樹酯牙齒會外露不美觀。
  • 後牙區:此區主要負責咀嚼研磨食物,承受的咬合力最大,因此治療選擇更著重功能性。如果是單顆後牙缺失,則能提供最強咬合力的植牙會是最佳選擇,但需注意如果缺牙的位置是上顎第一、二大臼齒,且骨質高度不足(少於8mm),則在植牙前需要先進行鼻竇增高術。

比較項目 主要影響 首選治療 治療重點
前牙區缺牙 外觀、發音 單顆植牙 美觀優先
後牙區缺牙 咀嚼功能 單顆植牙 功能優先
全口缺牙 全面功能喪失 全口植牙 功能+美觀並重

缺牙顆數方面:

  • 單顆缺牙:植牙為第一首選。
  • 2-3顆連續缺牙:可選擇植牙或牙橋
  • 多顆不連續缺牙:可選擇多顆植牙或局部活動假牙。
  • 半口缺牙(7-14顆):建議採局部活動式假牙或全口植。。
  • 全口缺牙:建議採全口植牙重建或全口活動式假牙。

預算與時間規劃

缺牙治療是一項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的長期計畫,不同治療方式的費用和笑果也差異甚大。

雖然許多患者會因植牙高昂的費用而卻步,但從長期角度來看,植牙的使用年限可達15~20年以;而活動假牙雖然初期便宜,但5~8年左右就需要更換,加上無法改善齒槽骨流失的問題,長期下來調整和治療的費用可能不比植牙少。若真的預算有限,也可以考慮採取階段性治療、選擇符合預算的植體品牌、或是詢問診所是否提供信用卡分期等方式來解決。

治療順序

當患者同時有缺牙和齒列不整的問題時,就會需要進行矯正和缺牙治療兩個療程。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建議先進行矯正治療,將因缺牙而傾倒的牙齒扶正、創造出理想的空間,讓後續治療的成功率和美觀性達到最高。

但在少數特定情況下,醫師也可能會建議患者先進行缺牙治療再矯正,如:缺牙時間很短、齒列尚未位移時,或是多顆不連續缺牙,且其中幾顆不在矯正移動的範圍內時。

參考資料:The Decision Between Tooth Retention or Replacement with Implants: A Continuing Dilemma, NIH

台北、台中、高雄哪裡可以找到專業缺牙治療醫師?

當發現缺牙問題時,建議儘早尋求專業牙醫師的評估與治療,避免因缺牙而引發其他口腔問題或全身性疾病。

若想找到位在自家附近的專業牙醫診所,可以選擇擁有超過6000位牙醫師資訊和40萬則真實患者評價的牙醫小幫手平台進行預約,無論您身在台北、台中、高雄或其他縣市,都能透過牙醫小幫手的搜尋和預約功能,快速找到專業的缺牙治療醫師!

立即點擊 | 線上預約您家附近的診所

缺牙常見問題QA一次解答

Q1:缺牙一定要補嗎?缺牙不補會怎樣?

答案取決於缺牙的位置和對口腔功能的影響。一般來說,除了智齒缺牙和上下排第二大臼齒同時缺失的情況外,其他缺牙都建議及早處理,避免影響臉部外觀、發音或咀嚼能力,甚至引發鄰牙傾倒、對咬牙過度生長以及其他咬合問題。

Q2:智齒矯正可以取代缺牙治療嗎?

利用矯正將智齒前移來取代缺牙治療,在理論上確實可行,但實務上能成功執行的案例非常有限。因為需需要滿足多項嚴格條件:缺牙位置必須是第二大臼齒、智齒必須存在且生長角度正常、患者年齡較輕(30歲以下)、缺牙時間不能太久、咬合關係需要配合等等。且有著療程時間長(通常需要2~3年)、難度高、費用不一定比植牙便宜等缺點,因此在臨床上使用此方式的治療案例並不多。

Q3:缺牙治療健保有給付嗎

在台灣現行的健保制度下,大部分的缺牙治療都屬於自費項目,健保並不給付。但若是領有中低收入戶證明的全口無牙患者,健保會補助製作活動式假牙,某些商業保險也會理賠缺牙治療費用。

Q4:缺牙太久還能植牙嗎?會失敗嗎?

即使缺牙已經很久,大部分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植牙來重建,差別只在於是否需要進行額外的補骨手術。通常缺牙超過1年以上、或是骨質流失超過40%左右,就會建議先進行補骨手術再植牙,缺牙時間越久,補骨難度和費用也越高,因此建議大家在缺牙狀況出現的初期就儘早處理。

Q5:缺牙治療會痛嗎?

現代牙科的麻醉技術和疼痛控制方法已經非常進步,絕大多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都不會感到疼痛。植牙和牙橋製作的過程中都會施打局部麻醉,因此不會有任何疼痛感,若是在術後麻醉退去產生腫脹和痠痛感,也可以透過服用止痛藥來緩解。

活動假牙只需要印模,也完全不會有任何痛感產生。矯正治療雖然不需要麻醉,但矯正器佩戴後的3~5天會出現有痠軟不適,大約1~3天即可改善。

及早治療缺牙,重拾完整咀嚼功能與自信笑容

缺牙是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口腔問題,但卻絕對不是可以「以後再說」的小事,因缺牙而引發的鄰牙位移、齒槽骨流失、咀嚼功能失常、臉型改變等後遺症,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更可能引發一連串的健康問題,千萬不可輕忽!

好消息是,現代牙科技術已經非常進步,無論是植牙、牙橋、活動假牙、矯正或補骨手術,都能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只要及早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恢復完整的咀嚼功能與自信笑容。

若您有缺牙問題,可以透過牙醫小幫手平台預約住家附近的專業牙科診所,獲得完整的缺牙評估與治療建議,協助您從根本解決缺牙問題、同時預防咬合不正、臉型改變等併發症!

缺牙怎麼辦?完整攻略懶人包。

作者/陳鈺潔

自由工作者,法律與文學背景的數位行銷人,相信文字是永不過時的浪漫,也是傳遞知識與價值最好的媒介。期許手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為讀者解答心中的困惑、也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發。

審查者/朱耕甫

擁有八年資歷的專業牙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小幫手線上預約平台創辦人,致力於提升數位化的醫病溝通效率,同時也為大眾提供精準且實用的口腔健康資訊。透過專業審查與內容驗證,確保讀者能獲得最正確、最完整的牙科醫療知識。

延伸閱讀:缺牙治療觀念一次看

為了協助您更有效率地解決缺牙困擾,我們將相關文章整理成三大主題:「認識缺牙與評估」、「治療方案選擇策略」以及「費用與保險」,您可以根據目前最關心的問題,快速找到需要的資訊。

植牙系列文章

【認識缺牙與植牙】

<植牙基礎原理>

<治療方式比較與評估>

<術前準備與風險評估>

【特殊植牙手術類型介紹】

<補骨與特殊術式>

<特殊情況植牙>

【植牙費用與植體選擇】

<費用分析與預算規劃>

<植體品牌與材料>

<保險與給付>

【術後照護與風險預防】

<術後日常照護>

<併發症預防與處理>

Lumi

Lumi


自由工作者,法律與文學背景的數位行銷人,相信文字是永不過時的浪漫,也是傳遞知識與價值最好的媒介。期許手中的每篇文章都能為讀者解答心中的困惑、帶來思考與啟發。

讀者迴響

訂閱牙醫小幫手電子報

立即訂閱牙醫小幫手電子報,掌握診所經營新知、平台功能更新與專屬優惠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