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體周圍炎是什麼?發生七原因與治療流程說明


植體周圍炎是什麼?發生七原因與治療流程說明

你知道有牙周病史、有菸癮的族群發生植體周圍炎的機率都比一般人高嗎?許多患者在面臨第一次植牙手術時總是感到些許的手足無措,一方面是對於植牙手術感到陌生,一方面是對於手術的後遺症感到擔心,常常醫師講解完植牙的流程或是相關的專有名詞後,卻還是一頭霧水卻不知道該從何問起。K編今天就先帶你了解植牙的後遺症,教你如何避免,發生原因、該如何治療。

植體周圍炎是什麼?

1.jpg

在談植體周圍炎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何謂「植體」。植體是植牙手術中,被植入齒槽骨中的「人工牙根」,主要功能是模擬真牙牙根,也是植牙穩固的關鍵要點。

而植體周圍炎通常被視為植牙的牙周病,成因與牙周病相似,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雖然植體是鈦金屬材質,與骨頭的整合能力好,但如果患者本身口腔衛生習慣差,造成植牙周圍堆積細菌、牙菌斑,便開始出現牙齦發炎的狀況,影響植體與齒槽骨的整合,嚴重則引發植體周圍炎。尤其植體粗糙的表面更容易讓細菌附著,且植牙本身缺乏真牙的神經和牙周韌帶的保護,無法在細菌入侵時發出警示訊息,因此相對脆弱,也更容易被忽略造成狀況惡化。


植體周圍炎可分為兩階段:

3.jpg
  • 植體周圍黏膜炎: 第一階段是「植體周圍黏膜炎」,症狀與牙齦炎相同,主要為軟組織的破壞,例如牙齦紅腫、發炎,可能有輕微口臭,若在此階段發現並治療多半能有效改善;

  • 植體周圍炎: 若無及時治療,會惡化進入第二階段「植體周圍炎」,此時細菌已開始侵蝕並破壞硬組織,也就是植體周遭的骨頭,包含齒槽骨破壞、骨質流失,更嚴重會導致植牙鬆動甚至脫落。

植體周圍炎的發生率不小,約為10%,且大部分狀況是一發不可收拾的,惡化的速度與範圍甚至比一般牙周病還要激烈、還要廣,因此預防和及時治療非常重要。不過在說明預防方式和治療方法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植體周圍炎發生的原因與常見症狀,幫助大家能夠及時發現尋求治療。


植體周圍炎的常見七大原因

原因一:細菌感染

植體周圍炎的發生原因大多都擺脫不了「細菌」,細菌堆積造成發炎感染是植體周圍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除此之外,植體的防禦能力較真牙弱,因此同樣是細菌感染,植體周圍炎的發展速度比牙周病更快,破壞程度也更嚴重,治療起來更加困難。


原因二:不良口腔衛生習慣

不良口腔衛生習慣讓牙菌斑堆積,長期下來便會形成牙結石,而牙結石對於牙齦組織的刺激更強烈。因此維持良好的潔牙習慣對於預防植體周圍炎非常重要。


原因三:咬合力量太大

真牙的牙根周圍有「牙周韌帶」的構造包覆,可以感受咬合力道,也有像緩衝墊一樣的功能,當牙齒受力時,牙周韌帶發揮緩衝和分散咬合力的作用。而人工植牙缺乏牙周韌帶這種構造的彈性支撐,除了缺乏緩衝功能,也感覺不到任何咬合力量,非常容易讓植體承受過大的咬合力道而不自知。過大的咬合力可能傷及假牙牙冠本身,也會讓牙床、齒槽骨受力過大引起發炎反應,甚至導致骨頭吸收。
患者應注意咀嚼特定食物時避免不自覺施加過大的咬合力。例如,嚼檳榔、啃甘蔗、過度磨牙和咬緊牙關等行為都可能導致咬合力過大,應該積極戒除這些不良習慣。對於有磨牙問題的患者,可以諮詢醫師製作咬合板,保護真牙,也預防植體周圍組織不受傷害。

〔牙周韌帶功能〕

4.jpg


原因四:植體周圍角化牙齦不足

口腔內的牙齦可分為角化牙齦與非角化牙齦(口腔黏膜),角化牙齦是圍繞著牙齒呈現淡粉紅色的牙齦,正常狀況下會緊密貼在牙齒表面,保護牙齒不易被細菌入侵。相對地,非角化牙齦的部分則是深粉紅色較鬆軟的口腔黏膜,對外來刺激的抵抗力較弱,易受傷且容易被細菌入侵。
缺牙後,角化牙齦逐漸萎縮,如果在角化牙齦不足的狀況下植牙,會讓細菌更容易入侵植體周圍,引起發炎等問題,後續的清潔也不容易執行。因此植牙前需要評估角化牙齦的厚度,至少有2mm以上。如果角化牙齦不足,就需要進行補肉手術,移植軟組織以增寬萎縮的角化牙齦。


原因五:擁有牙周病史、牙周病未穩定控制

牙周病與植體周圍炎的致病菌相似,對於曾經患有牙周病且已在良好控制下的患者來說,植牙成功率幾乎與一般人一樣,但對於牙周病控制不穩定的患者來說,植體就等同於處在大量細菌的環境,植體周圍炎的發生機率也因而增加。
根據文獻統計,在有牙周病史的患者中,植體周圍炎的盛行率明顯高於無牙周病史的健康人群。因此植牙的成功除了在植牙前接受牙周治療以控制病情之外,植牙成功後還需持續追蹤治療,確保長期的口腔健康及植體穩定。


原因六:有吸菸習慣

吸菸是植體周圍炎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香菸中的成分,特別是尼古丁,對血液循環有負面影響,減弱了多核性白血球對抗病菌的功能。在這種環境下,牙周組織的發炎、破壞都不容易癒合,降低牙周治療的效果。


原因七:糖尿病未穩定控制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只要平均血糖值保持在80~150mg/dl的區間,且糖化血色素小於7.2%,在經過醫師評估後,就可以進行植牙手術。和牙周病一樣,長期的血糖控制也很重要,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會影響白血球的功能,進而降低牙齦對抗細菌的能力,容易導致牙齦發炎,且不容易癒合,久而久之就會容易引起植體周圍炎。


植體周圍炎的症狀

常見的植體周圍炎症狀有以下,若發現自己在植牙後有下列這些情況,且持續發生的話,建議立即尋求醫師檢查:

  • 紅腫疼痛
  • 發炎
  • 流血
  • 化膿
  • 口臭
  • 植牙搖晃、鬆動

而植體周圍炎所造成的併發症,除了全口性的牙周疾病之外,最嚴重的情況是因為細菌的入侵導致植牙地基不穩固,造成植體搖晃、鬆動,最終植牙失敗喔!


立即預約|植牙諮詢


這些族群較需注意植體周圍炎

一、口腔清潔不周:

不管是真牙還是假牙都需要良好的清潔習慣才不會堆積牙菌斑、牙結石,如果長期的累積牙周病菌,一樣會容易造成牙齦發炎、紅腫。此外,植牙假牙與牙齦周圍並非完全密合,仍會有些微的小縫隙,這個區域就特別需要依靠平時的清潔來維護喔!


二、口腔角化黏膜不足:

「口腔角化黏膜」是我們牙齦邊緣呈現淡粉色的牙齦部分,豐滿的角化牙齦除了讓我們的牙縫不會容易顯露出來之外,也可以保護牙齦溝,避免牙齦溝容易因食物殘渣掉到牙齦溝裡面而遭受細菌入侵。但我們的角化牙齦有可能會隨著年紀、牙齦健康程度或長期缺牙而逐漸萎縮,萎縮後的角化牙齦會較容易讓細菌入侵到我們的植體,也就會容易造成植體周圍炎。


三、口腔不良習慣:

抽菸、嚼檳榔等口腔不良習慣,會讓我們的口腔容易出現牙周病。而我們口腔的病菌裡,牙周病菌與植體周圍炎的致病菌非常相似,因此如果患者牙周病無法持續控制,植體周圍炎發生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


四、糖尿病患者: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且術後血糖控制不佳的話,患者體內的白血球功能會因血糖控制不佳而遭受影響,進而降低白血球抵抗細菌的能力,造成牙齦較容易發炎,植體周圍炎的發生率也因此增加。

也就是說,如果有牙周病病史、糖尿病患者、抽菸、嚼檳榔、口腔角化黏膜不足、糖尿病控制狀況不佳的患者都有可能是植體周圍炎的潛在發生族群喔!


植體周圍炎的治療流程

了解哪些族群較容易發生後,一起來看植體周圍炎的治療流程吧!

  1. 評估和診斷:
    醫師首先評估患者植體周圍的牙齦和骨組織的狀況,拍攝全口或局部X光片來確定症狀的程度和影響範圍。

  2. 治療計劃的制定:
    醫師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適合患者的治療計劃,優先診斷目前階段屬於「植體周圍黏膜炎」或「植體周圍炎」,再來依狀況執行非手術性治療或手術性治療。

  3. 非手術性治療:
    如果患者屬於較輕微的程度的植體周圍黏膜炎,會先採用非手術性治療方法,如機械式清創、水雷射、藥物治療等。並患者接受口腔衛教,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4. 手術性治療:
    如果情況已發展至較嚴重的植體周圍炎或非手術性治療無效,就需要進行手術性治療。包括手術翻瓣清創、骨再生及修整手術,重建受損的骨組織。

  5. 後續治療和追蹤:
    治療完成後,切記定期返回醫院進行追蹤檢查,追蹤治療效果和植體周圍炎的恢復狀況。


發生植體周圍炎的處理方式

植體周圍炎的治療主要分為非手術性和手術性兩種方式:

方法一:非手術性治療

非手術性治療包含了器械清創搭配水雷射或藥物治療。

  • 機械式清創:使用超音波洗牙機頭、牙周刮刀等器械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和受感染的組織。
  • 水雷射治療:搭配使用水雷射加強殺菌效果,深入器械難以到達的部位。
  • 藥物治療:除了以特殊的牙科藥水、漱口水沖洗發炎的區域降低發炎症狀,也會適時加入口服抗生素或局部殺菌的牙周藥膏減緩傷口化膿的症狀。。

非手術性治療適用於植體周圍黏膜炎階段,對於侷限在軟組織的發炎症狀較有明顯療效。若嚴重至影響周圍骨質時,仍會先試行非手術治療,接著再進行手術性治療。


方法二:手術性治療

手術性治療一般可分為:植體周圍清創、植體表面去感染、引導骨再生手術、骨修整手術。

  • 清創手術(植體周圍清創、植體表面去感染):以手術翻瓣進行清創,清除受感染組織,並處理植體表面的感染物。
  • 引導骨再生手術(Guided Bone Generation):使用骨粉和再生膜進行組織重建,補足骨量並促進新骨生長。
  • 骨修整手術:利用手術的方式去修補、修整患者長期因為細菌導致的破碎、凹凸不平的骨質。
  • 移除植體:嚴重狀況下,周圍骨破壞嚴重或植體傾斜等,就可能需要移除植體。

手術性治療通常在非手術治療無效時採用,適用於已發展成植體周圍炎的患者。治療過程中,需進行清創並重建周圍硬組織,以促進植牙周遭齒槽骨的修復。


術前預防植體周圍炎的四方法

  1. 做好術前評估與計畫訂定:
    在植牙前需找到值得選擇有經驗且適合自己的植牙專科醫師,制定合適的治療計劃,並進行詳細的評估和分析,降低植體周圍炎發生機率。

  2. 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每天早晚睡前/三餐飯後刷牙、使用牙線、漱口,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殘渣,防止細菌堆積,保持口腔清潔。

  3. 戒菸:
    戒菸可降低植體周圍炎的風險,因為吸菸會影響口腔內細菌組成、血液循環,使得牙周組織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破壞。

  4. 維持良好的糖尿病控制:
    對於有糖尿病的患者,保持血糖在正常範圍內有助於提高治療成功率,避免牙齦發炎和植體周圍炎的發生。

術前的充分準備和預防措施可以降低植體周圍炎的風險,提高植牙的成功率和長期效果。


避免植體周圍炎發生,術後保養四技巧

  1. 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
    定期刷牙、使用牙線、漱口,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

  2. 避免不良的咬合習慣:
    避免咬硬物、咬緊牙關等不良咬合習慣,以減少對植體周圍組織的損傷。

  3. 術後定期回診檢查和保養:
    術後要遵循醫生的建議,除了良好的口腔清潔和護理,更重要的是按時回診追蹤檢查植體及周圍組織癒合狀況,才能保持植牙後的健康狀態。

  4. 戒菸與血糖控制:
    長期穩定控制的菸癮與血糖不管是在植牙的術前術後都非常重要,可以降低植牙周圍軟組織的發炎機率和提高傷口癒合效果。


結論

植體周圍炎屬於嚴重的植牙術後併發症,透過適當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應對和處理。植牙手術不僅需要患者長時間的配合、醫師專業的技術才能順利完成,術後更需要長時期的維護才能讓植牙的壽命更長久。對於已經出現植體周圍炎的患者,及時治療是必要的,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以及定期回診檢查的習慣,才是最有效的讓我們盡早發現、並遠離植體周圍炎的小撇步喔!


立即預約|植牙諮詢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認識植牙:原理、步驟、優缺點、適合族群介紹
植牙保險有哪些類型?申請理賠三步驟與文件資料說明
術前植牙風險解析:降低植牙後遺症及副作用的三方法


看看其他診所植牙觀點:
群欣牙醫:全陶瓷假牙之現代觀
上鼎牙醫:斷層雷射植牙介紹
風采牙醫:植牙流程、費用介紹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