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師的專業解答
在拔牙後這段關鍵時期,止血、減痛與避免傷口感染是最核心的拔牙後注意事項。大致上,需要先穩定血塊、調整拔牙後飲食、遵循正確的口腔清潔模式,並且警惕當血塊頻繁掉出的「乾性齒槽炎」等常見併發症。把握好以上幾項重點,就能順利度過術後恢復期。
✨如何使用「拔牙/智齒拔除」系列文章
為協助您更快掌握拔智齒的各項問題與照護細節,小編特別整理出「拔智齒系列文章」,從基礎觀念到術後照護一應俱全,推薦您依據自身需求選擇瀏覽!
【基礎觀念】
- 智齒位置有分四種!一起來了解長智齒的過程!
介紹智齒的生長位置、問題與常見症狀。 - 什麼是水平智齒?水平智齒一定要拔嗎?│一次解答對於水平智齒的所有問題!
說明水平智齒的特殊性及治療必要性。 - 智齒蛀牙了怎麼辦?牙醫師這樣說
針對智齒蛀牙提供專業處理建議。 - 拔智齒需要放膠原蛋白嗎?價格、原理、術後掉出來怎麼辦看這篇!
講解拔智齒是否有必要放膠原蛋白,包括它的作用機制、常見費用範圍,以及如果不小心掉出來該如何應對。
【術後照護與注意事項】
- 拔智齒後的七個注意事項,避免持續發炎腫脹!
術後照護重點與注意事項一次掌握。 - 拔智齒多久會好,術前術後注意原則及照護方法!
深入說明拔智齒後的復原期及注意原則。 - 拔智齒需要放膠原蛋白嗎?價格、功能、適不適合使用看這篇!
評估術後膠原蛋白的使用需求。 - 拔智齒後要做甚麼?拔智齒後必看
拔智齒手術後該如何安排生活及口腔照護建議。
【費用評估】
- 拔智齒要多少錢?【智齒費用】總整理
提供拔智齒費用完整評估與比較。
此篇「拔牙後注意事項:一次搞懂術後護理重點」會為讀者解決哪些問題?
- 了解拔牙後注意事項、如何保護傷口,以避免反覆出血與疼痛。
- 知道拔牙後飲食該怎麼調整,減少刺激傷口的機會。
- 掌握拔牙後刷牙方式的細節
- 學會快速辨別乾性齒槽炎,了解其誘因與症狀,並提早預防
- 了解義齒、植牙該如何選擇,以及後續就醫資訊
哪些牙齒狀況需要拔除?
當聽到牙醫師建議把牙齒拔掉時,總是覺得有點捨不得:這顆牙齒一定要拔嗎?能不能留著、能不能再搶救一下?在病患心中,多少會抗拒拔牙,牙齒出現哪些情況時,是必須拔除的呢?
嚴重齲齒
當齲齒非常嚴重,被蛀得只剩下一點點牙根,此時的牙齒已經回天乏術,補牙、根管治療等措施也救不回來了,最好選擇將其拔除。

嚴重齲齒(圖片來源:Tooth Decay)
嚴重牙周病
牙周病致病菌在口腔內持續侵擾牙周組織,從初期的牙齦發炎、流血、紅腫熱痛,逐漸進展到牙周組織流失,甚至深入齒槽骨,造成齒槽骨吸收、牙齒地基不穩,且無法用手術或補骨粉等方式治療時,牙齒無法被保留。

嚴重牙周病(圖片來源:Bleeding Gums and Gum Disease)
多生牙
多生牙的發生原因目前仍不太清楚,可能與基因異常或牙齒相關發育細胞的過度活化有所牽扯。出現多生牙時,由於其形態和生長位置通常多變,並且容易擠壓到正常牙的位置,所以一般來說,會以拔除多生牙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

多生牙(圖片來源:𝐇𝐲𝐩𝐞𝐫𝐝𝐨𝐧𝐭𝐢𝐚)
第三大臼齒(智齒/阻生齒)
第三大臼齒,俗稱智齒,通常會出現長歪等無法順利萌發的現象,導致變成阻生齒。多數智齒遭到拔除,除了因為是阻生齒之外,也可能因為其對咬牙無法順利萌發成具有咬合功能的牙齒,而沒有保留意義。

藍圈的部分為第三大臼齒(圖片來源:Impacted Wisdom Teeth)
根管治療失敗
治療齲齒時,除了補牙,還會採用根管治療。當根管治療失敗時,就會考慮拔除壞牙。根管治療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根管結構複雜或鈣化導致清潔困難、器械斷裂於根管內影響治療、根管封填不完整留下細菌滋生空間、牙齒本身結構問題如牙根斷裂或嚴重牙周病影響療效,以及後續因牙齒新裂痕或蛀牙造成的二次感染等等。
齒顎矯正製造空間
在矯正治療中,當牙弓空間不足導致牙齒無法順利移動時,牙醫師可能會評估並建議拔除健康的牙齒以創造空間。拔牙考量的因素通常包含:牙齒擁擠程度(嚴重擁擠時擴大牙弓或磨牙縫可能不足)、咬合關係(調整上下顎牙齒數量以建立正確咬合)、臉型考量(改善臉部外觀和輪廓),以及牙齒狀況(若特定牙齒有輕微問題也可能納入考量)。
放射線治療
因為頭頸癌而須要進行放射線治療時,由於放射線會破壞唾液腺,導致唾液分泌大幅減少;也會對齒槽骨造成傷害,拔牙後傷口較難癒合,甚至有大範圍的骨骼壞死,因此在放射治療的一兩年內,拔牙屬於高風險醫療行為。所以需要在放射治療前,完整評估牙齒的健康狀況,先行拔除有疑慮的牙齒。

🔔小編建議這樣做
當牙齒符合以上狀況時,建議立即諮詢專業牙醫師,切勿放置不管,以免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喔!
為何拔牙後照護如此重要?
不少人關心拔牙是否疼痛,卻往往忽略了拔牙後的妥善照護對於長期的口腔健康至關重要。拔牙後,傷口處會自然形成血塊,這是癒合過程的關鍵第一步。然而,若此階段的護理不當,例如不小心觸碰、過度漱口,或是飲食習慣不佳,都可能導致血塊脫落或受損,使得拔牙後的洞直接暴露在口腔環境中,這不僅會引起持續的出血與疼痛,更可能讓細菌有機可乘,侵入傷口造成感染,甚至引發更棘手的乾性齒槽炎。
根據一項研究數據顯示,術後未能妥善保護血塊完整性的患者,其傷口反覆出血或感染的風險顯著提高。若患者還有抽菸或食用辛辣、重口味的食物等習慣,也會刺激傷口,延緩癒合的時間,增加併發症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拔牙後的照護不僅僅是為了減輕當下的不適,更是為了維護整體口腔環境的健康,因為拔牙區域癒合越良好,未來要做牙齒修復(例如假牙或植牙)就會更加順利。
由此可見,拔牙後的照護絕非只是止痛而已,它涵蓋了保護傷口、維持口腔清潔、預防感染等多個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著傷口的癒合、口腔的長期健康,以及未來牙齒修復的成效。因此,務必重視並依照牙醫師的指示進行術後護理,才能確保拔牙過程順利,並為未來的口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編建議這樣做
拔牙後注意事項可從日常小事做起,例如:戒菸、避免過度辛辣飲食,並遵從牙醫師指示保護傷口血塊。若出現出血量激增或高熱不適,請務必第一時間找專業牙醫師診治,切勿自行處置。
拔牙後的黃金24小時:立即照護重點
手術完成後的首日是拔牙後快速止血的關鍵時刻。多數人術後都會在口中咬住紗布一段時間,目的是在傷口上施加穩定外力以促進血液凝結。如果您頻繁吐口水或漱口,會在口腔中製造負壓,將血塊一併帶出,可是會導致拔牙後的洞長期暴露並增加感染風險的!因此這個過程十分重要,千萬不能忽視!
除此之外,隨著麻醉效果在低到中等時間內逐漸消退,一些輕微脹痛或不適感屬於正常現象,建議依照醫囑服用止痛藥並在口外冰敷,每次約維持短暫時間、間隔休息後再繼續。等到經過48小時之後,若仍有腫脹,便可以考慮改以溫熱敷來加速血液循環,提升復原效率。至於飲食方面,可以先暫時以流質、軟質食物為主,如溫涼稀飯、豆花或冰淇淋。避免過度咀嚼或刺激傷口,至少在手術後的初期階段能讓癒合事半功倍。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想快速穩定傷口,千萬記得「少吐口水、多咬紗布」。首日可以先用冰敷來減輕腫脹,之後再視狀況改熱敷。若持續大量出血或劇痛,請迅速與專業牙科診所聯繫,及早處理才不會影響到康復!
拔牙後吃什麼?飲食照護與禁忌指南
相信拔牙後飲食也是許多患者格外關心的重點,尤其擔心該吃什麼或不該吃什麼,才不會影響傷口癒合。其實最核心的原則就是「避免刺激、維持營養」,拔牙後可先以柔軟、溫涼的食物為主,例如:
- 豆花、布丁、蒸蛋等軟質類食品
- 燉煮較爛的粥或湯品
- 馬鈴薯泥、磨碎的蔬果泥
在這段時間,要盡量避免過硬或需要大力咀嚼的食物,例如堅果或炸物;也要避免過度刺激的辛辣調味、酒精或含咖啡因飲品,因為可能讓局部血管擴張而導致傷口出血或疼痛加劇。若因營養需求想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可選擇魚湯或豆類食品。有抽菸習慣的患者也建議暫停吸菸,因為吸菸所產生的負壓與菸中的化學物質,會顯著干擾傷口癒合。同時須注意,在冰敷或休息期間,一旦發現出血量明顯增加,也可能是飲食溫度或動作過大造成血塊脫落,必須立刻尋求專業協助。
當然,也有患者會好奇,吃冰淇淋是否有助止血呢?冰涼確實有輕微收縮血管、舒緩不適的效果,但仍需留意冷熱刺激下可能造成的牙齦敏感。牙醫小幫手為您整理了以下的簡易表格,讓您快速掌握拔牙後飲食的推薦度與原因:
食品類型 | 冰淇淋 | 堅果 | 辛辣料理 |
適合與否 | 適合 | 不適合 | 不適合 |
原因 | 冷卻止痛,質地柔軟,不易拉扯傷口 | 過硬且需大力咀嚼,易刮傷術後傷口 | 容易刺激口腔黏膜,誘發傷口出血 |

🔔小編建議這樣做
拔牙後飲食雖然須有所調整,但不代表只能喝白開水!建議可多嘗試軟質、高蛋白或高維生素的料理,有助身體修復。若擔心不小心吃到硬物或辛辣刺激,建議先在家裡備好簡易湯粥或購買細軟的代餐,等到傷口癒合再恢復一般口味。
拔牙後口腔清潔與術後復原,這些細節一定要知道
「醫師我想問你,拔牙後刷牙可以用牙膏嗎?」
以上這個問題,是患者拔完牙後常見的疑惑。其實,拔牙當天的傷口仍相當脆弱,建議先避免大力刷到患處,可以在當天晚上改以生理食鹽水或漱口水輕含並吐出,以維持口腔整體的清潔度而不干擾血塊。當過了一定的時間後,若確定拔牙後的洞已生成穩定血塊,就能嘗試以牙膏配合軟毛牙刷刷洗鄰近牙齒,但仍須避開大力碰觸傷口。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最怕的便是您為了清除卡在傷口區的食物殘渣,而用牙籤或尖銳物強行挖除,這樣很容易導致血塊被破壞,或引發局部二次出血!若想知道傷口是否順利癒合,可觀察腫脹狀況是否漸漸消退,以及口內氣味有無異常。一般而言,只要口腔衛生維持良好,傷口發炎機率明顯下降,整體癒合速度也更為穩定。
🔔小編建議這樣做
拔牙後先以溫和方式漱口,別著急用力刷牙,等到傷口略穩定再恢復一般清潔流程,才不會直接刺激患部。若您對傷口狀況拿不定主意,建議盡早諮詢牙醫師,才能更有效地解決隱憂。
乾性齒槽炎與其他常見併發症的預防
談到「拔牙會痛嗎」,最令人害怕的莫過於乾性齒槽炎(Dry Socket)了!
乾性齒槽炎是什麼?
這種狀況是指:拔牙後血塊意外鬆脫或分解,造成神經及骨面暴露,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且疼痛範圍可能延伸到臉頰或太陽穴位置。一般較常發生在有抽菸、頻繁吐口水、大力漱口或使用吸管等行為的患者身上;而女性在生理期或服用荷爾蒙藥物時,因為體內激素變動,也較易產生拔牙後癒合延宕的情形。
其他拔牙後常見併發症
除了乾性齒槽炎之外,一些常見的併發症還包括局部傷口感染、持續出血或神經暫時性麻木。若你已確實依照牙醫師指示做好拔牙後照護,卻仍出現劇痛或高溫發燒,必須第一時間就醫,必要時進行傷口敷藥或重新縫合,減少長期疼痛及後遺症風險。
總而言之,只要遵守術後衛教並盡量戒菸、不用吸管,便能大幅降低乾性齒槽炎的發生率。同時也要注意,任何併發症都不能輕忽,因為拖延只會讓後續治療的難度和成本雙雙提升。
🔔小編建議這樣做
想預防乾性齒槽炎,先從避免負壓行為(如大力漱口、吸菸)開始。若您曾在拔牙後反覆出現同類問題,也可與牙醫師討論是否增加保護敷料或調整手術方式,才能大幅降低風險。
拔牙後一定要植牙嗎?還是要選擇假牙?
如果這次拔除的不是智齒,而是具有功能的牙位,那麼拔牙後的洞往往需要在癒合完成後,評估是否要做假牙或植牙,因為缺牙區域若長期空著,除了影響咀嚼功能,也可能令鄰近牙齒慢慢傾斜,造成咬合不正或牙縫變大。
通常而言,活動式假牙能以較低的費用填補缺牙,但也帶來使用上較不穩定或清潔不便的問題。相對地,植牙雖然在費用方面屬中到高等,但舒適度與耐用度會更高;然而,植牙對骨質與牙周環境的要求也較為嚴格,術後仍需要持續做好口腔保健。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擁有健全牙周且按時回診的植牙患者,長期成功率相當可觀。若您尚未確定要選擇哪種方式,建議先與牙醫師充分溝通,了解自身骨骼條件、經濟能力與日常清潔習慣,再量身訂做最合適的重建方案。切勿因一時猶豫而長期忽略缺牙帶來的問題,因為那可能會導致後續治療難度更高,甚至影響全口咬合平衡。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經評估發現需長期修復,務必盡早展開假牙或植牙規劃。根據您的預算和牙周條件,選擇最適合的恢復咬合方式,後續也得定期回診檢查,維持咀嚼的效率和生活品質。
❓拔牙後,想植牙或是做假牙,解決缺牙問題
只需三步驟,線上預約超方便!
Google搜尋「牙醫」:第一個即可找到牙醫小幫手預約平台
搜尋您想看診的項目、地區和時間:有6000多位牙醫師可以選擇,不怕沒時間
選擇評價良好且有空檔的牙醫師:有40萬則評價可供參考
送出線上預約:請準時前往喔!

拔牙常見問題
牙醫小幫手整理了5個和拔牙相關的常見疑惑,希望能幫助您更深入了解拔牙:
Q1:拔牙後的洞需要多久才會癒合?
A1:大多數患者在拔牙後的前中等時間內,洞口會逐漸被血塊與新生組織所覆蓋,約莫在幾週後形成更穩定的肉芽組織。若術後護理得當,一般一到兩個月間就能讓缺口完全長平。然而,每個人的癒合速度與體質、生活習慣(如抽菸、飲食習慣)都有關係。抽菸者或有慢性疾病者往往需要更長時間。如果你在短期內持續大量出血或有難以忍受的疼痛,就必須提高警覺,可能是傷口發炎或血塊脫落,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Q2:拔牙後刷牙可以用牙膏嗎?
A2:在拔牙當天,由於傷口新鮮且血塊尚未穩定,通常建議先不要用牙膏直接刷到患處,可以改用溫水或漱口水輕柔漱口,避免過度摩擦導致血塊鬆脫。到了術後中等時間(通常是隔天或隔兩天),若傷口滲血明顯減少,血塊看起來也更固定,便能恢復大部分正常清潔習慣。以下三點需特別留意:
- 避開直接刷到拔牙後的洞
- 使用軟毛牙刷,降低對牙齦和傷口的刺激
- 漱口時避免大力漱動
若您不確定自己的傷口恢復狀況,可以先尋求牙醫師建議,或試著在刷牙前用鏡子觀察傷口周邊有無異常紅腫、滲血情形,以確定安全。
Q3:拔牙會痛嗎?
A3:這一直是患者經常擔心的問題。其實在牙醫師施打局部麻醉後,拔牙過程中的疼痛感相當低,絕大部分病患只感受到壓迫或輕微拉扯。真正的疼痛多半在麻醉退去後出現,通常是短暫性酸脹,屬於正常生理反應。您可以依照牙醫師指示服用止痛藥,並於手術後首日到次日間進行冰敷以減少腫脹與疼痛。若疼痛感隨著日子增強,或合併臉頰劇烈腫大甚至發燒,這就超出正常範圍,可能暗示感染或乾性齒槽炎,需要盡速回診尋求進一步檢測與治療。
Q4:拔牙後飲食應注意哪些事?
A4:在拔牙後幾天,建議您先從清淡、軟質且溫涼的食物著手,例如稀飯、麵糊或蔬果泥等軟爛食物;豆漿、優格、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豆花、蒸蛋等既柔軟又好吞嚥的點心。千萬別用吸管吸飲品,吸吮動作會將血塊往外拉扯。另外,辛辣、硬物(例如堅果)或碳酸飲料都可能刺激傷口引發不適。如果拔牙後必須上班或外出,就盡量提前準備易攜帶又軟爛的食物,不但能補充營養,也能避免傷口受到二次刺激。等過了幾天確定傷口逐漸穩定後,再逐步恢復一般飲食習慣,記得不要一次貪快就大口嚼硬東西,以免重新撕裂傷口。
Q5:拔牙快速止血有什麼方法?
A5:拔牙後的洞止血做得好,能顯著減少疼痛及感染風險。以下步驟可幫助快速止血:
- 持續咬紗布:手術完成後咬合紗布至少低程度時間,以提供適度壓力使血管收縮
- 減少吐口水或漱口:避免負壓將血塊抽離
- 冰敷臉頰:短暫間隔地冰敷能讓血管收縮並鎮痛
- 保持頭部抬高:睡覺或躺下時,墊高枕頭減少傷口滲血
若依舊有持續大量滲血或紅腫痛明顯,可搭配再次咬紗布、就醫處理或用敷料保護傷口。預防勝於治療,徹底執行完整護理可避免後續反覆出血的窘境。
🔔小編建議這樣做
疑問越多,就代表您更需要專業資訊。務必蒐集足夠知識後,再搭配牙醫師的個人化建議,有效解決拔牙後的種種問題。莫要自己猜測或依賴網路謠言,這樣有可能讓情況惡化喔!
依循拔牙後正確照護守則,確保傷口安全恢復
無論您是初次面臨拔牙,或曾經歷好幾次牙齒治療,掌握拔牙後注意事項都能讓整個術後過程更加順利。包含黃金24小時的傷口止血與護理、後續的飲食調整、正確的口腔清潔,以及預防乾性齒槽炎的要點,都是確保傷口安全恢復的關鍵。
若缺牙位置需要後續修復,更得在癒合期結束後考慮植牙或裝上假牙,以免長期缺牙導致咬合和牙周組織的進一步惡化。當然,若您還對「拔牙會痛嗎」、「拔牙後快速止血」、「拔牙後飲食」等問題有疑慮,請務必盡早向專業牙醫師諮詢。
作者/游婷惟
熱愛創作的文字工作者,致力於透過字句雕琢出優質內容。期許每篇文章都能為讀者帶來實用知識,並以文字的力量,長期陪伴每一位需要牙科健康諮詢的人。
審查者/朱耕甫
擁有八年資歷的專業牙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小幫手線上預約平台創辦人,致力於提升數位化的醫病溝通效率,同時也為大眾提供精準且實用的口腔健康資訊。透過專業審查與內容驗證,確保讀者能獲得最正確、最完整的牙科醫療知識。
參考資料
- Jung, Y., et al. (2019).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welling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Micro-invasive Wisdom Teeth Extraction."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77(9), 1850-1855.
- Berman, L. H., et al. (2018). "Dry Socke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76(6), 1134-1143.
- Alhussain, S. M., et al. (2020). "The Effect of Smoking on Postoperative Healing After Tooth Extraction." British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58(7), 82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