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怎麼辦?專業牙醫師解析牙齦萎縮原因、補救方法與恢復技巧


牙齦萎縮怎麼辦?專業牙醫師解析牙齦萎縮原因、補救方法與恢復技巧

🔥牙醫師專業解

牙齦萎縮主要由錯誤刷牙方式、牙菌斑堆積及牙周病引起,早期可透過改善口腔衛生習慣改善;中重度萎縮則需考慮牙齦移植手術,能有效覆蓋裸露牙根、減緩敏感。術後需使用軟毛牙刷、採用貝氏刷牙法,並定期每半年專業洗牙維護。

✨如何使用「牙周病」系列文章

為了讓您更快速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資訊,牙醫小幫手將「牙周病」系列文章分為三大類別:口腔症狀篇一般治療篇定期洗牙篇,讓您能夠根據困擾的類型輕鬆選擇相關文章,迅速解決疑惑。

牙周病系列文章

【口腔症狀篇】

【一般治療篇】

【定期洗牙篇】

此篇「牙齦萎縮怎麼辦?專業牙醫師解析牙齦萎縮原因、補救方法與恢復技巧」會為讀者解決哪些問題?

  • 深入了解牙齦萎縮的三大主要成因
  • 掌握如何自我診斷牙齦萎縮的早期徵兆
  • 明確區分不同程度牙齦萎縮的適用治療方案
  • 解析牙齦移植手術的效果、適用條件與費用
  • 了解牙齦萎縮治療術後的護理重點與禁忌
  • 學習預防牙齦萎縮的正確刷牙方法與口腔保健技巧

牙齦萎縮如何補救?先了解三大常見成因

患者常常問醫師,「為什麼我的牙齦會慢慢退縮?」其實牙齦萎縮的原因多元,但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了解這些成因對於選擇正確的治療和預防方式至關重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引起牙齦萎縮的常見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和處理這些問題。

wef.jpg

1. 機械傷害——錯誤刷牙習慣導致牙齦退縮

小編發現,許多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自己的牙齦。事實上,牙齦萎縮最普遍的原因就是日常刷牙造成的機械性傷害。研究顯示,不當刷牙力道會導致高達50%以上的牙齦退縮問題。許多人誤以為刷得越用力牙齒越乾淨,殊不知這反而是傷害牙齦的主要原因。

使用過硬牙刷會直接損傷牙齦,而水平式來回刷牙方式會增加牙齦邊緣磨損風險,就像是鋸子鋸樹木一樣,一左一右來回摩擦的力量,其實會有非常大的傷害。

參考資料:《國際口腔衛生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ntal Hygiene)

🔔小編建議這樣做

立即更換為軟毛牙刷,特別是選擇圓弧狀刷頭設計,能減少對牙齦的直接傷害。刷牙時要採貝氏刷牙法(Bass Technique),以45度角輕柔刷動,避免水平用力刷牙。若已出現牙齦退縮初期徵兆,建議搭配使用抗敏感牙膏,減輕不適感

2. 局部牙菌斑堆積——齒列不整與齒槽骨結構問題

說實在的,小編常看到牙齒排列不整齊的患者有更嚴重的牙齦萎縮問題。這是因為齒列不整或齒槽骨較薄的患者,特別容易因為細菌堆積而引發牙齦問題。台灣牙周病學會臨床數據顯示,超過80%的台灣成人曾有不同程度的牙菌斑堆積問題,這是牙齦退縮的重要危險因子。

當您的牙齒排列不規則時,會增加清潔死角,容易累積牙菌斑,長期的牙菌斑堆積會引發慢性發炎反應,使牙齦逐漸退化。這種情況下,即使您每天刷牙,仍可能無法完全清除這些難以觸及的區域,導致牙齦慢慢萎縮。

🔔小編建議這樣做

建議影響清潔程度的不整齊牙齒,還是需要進行功能性的矯正,減少清潔死角,降低牙菌斑堆積的風險,並持續使用牙線和牙間刷清潔齒縫間難以刷到的區域,並且每三~六個月進行一次專業洗牙,降低牙齦發炎機率。

3.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 齒槽骨破壞造成嚴重萎縮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超過70%的台灣成年人罹患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牙周病為牙齦萎縮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特徵為慢性且持續性的發炎反應,會逐漸破壞齒槽骨等支持牙齒的重要結構,進而導致骨質流失及牙齦退縮。

隨著齒槽骨的破壞,牙齒支持力減弱,患者可能出現牙齦線下移、牙齒鬆動等臨床症狀。若未及時治療,病情惡化後甚至可能導致牙齒脫落,對咀嚼功能產生顯著影響。由牙周病所引發的牙齦萎縮問題,通常需要整合性且長期的治療計畫,以有效控制疾病進程並恢復口腔健康。

研究亦指出,若在牙齦萎縮修復治療前,未先妥善控制牙周病,將導致手術失敗率提高三倍之多。因此,在進行相關牙周重建治療前,病灶穩定控制為成功關鍵。

參考資料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iodontics & Restorative Dentistry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您有牙齦出血、口臭或牙齒鬆動現象,務必盡快就醫檢查牙周健康。且最好能定期接受牙周檢查和測量牙周袋深度,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如何確認自己牙齦萎縮程度?專業牙周檢查不可少

牙齦萎縮的臨床表現與識別方法 牙齦萎縮狀態,讓牙根出現裸露、牙齒變長,箭頭是牙齦萎縮的關鍵判斷點。

qweqw.png

圖片來源:Gun recession

牙周病所致的牙齦萎縮治療流程

臨床觀察顯示,多數患者於牙齒出現明顯鬆動症狀時,才驚覺自身已罹患重度牙周病。當牙齦萎縮為牙周病所致,治療應從完整的牙周基礎療程著手,首要進行洗牙**(Scaling)與根面整平術(Root Planing)**,再依病情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進行牙周手術治療。

  • 洗牙(Scaling):可有效去除附著於牙齦上下的牙結石與菌斑,降低局部的牙周病菌刺激。
  • 牙根整平術(Root Planing):進一步清除牙根表面之結石、牙周細菌與感染性物質,並促進組織附著再生。
  • 全面性牙周治療計畫:目的為控制炎症反應、穩定齒槽骨狀況,為後續牙齦或牙周重建治療奠定基礎。

通常牙醫師會依據牙齦萎縮的嚴重程度,分階段處置,來增加治療成功率,延長牙齒的使用年限。

精準診斷:結合X光與牙周探針的雙重評估

患者常疑惑:「我的牙齦退縮到底多嚴重?」臨床上,牙醫師會透過口內X光檢查牙周探針量測進行專業評估,以了解牙齦退縮的範圍與齒槽骨吸收情形,來決定要執行哪種治療。

  • X光檢查:能清楚顯示齒槽骨高度變化與骨質流失情形,是診斷骨吸收不可或缺的工具。
  • 牙周探針(Periodontal Probe)檢查:可精確測量牙周囊袋深度與牙齦退縮程度,作為判斷病情嚴重程度,以及追蹤後續的治療成效。

12ee.png

牙醫會使用牙周探針測量牙齦萎縮程度的專業檢查場景,並搭配X光片辨識齒槽骨吸收情況。

圖片來源:https://tallmadgedentist.com/blog/how-to-recognize-early-signs-of-gum-recession/

牙齦萎縮本身的治療方法

牙齦萎縮的治療方式多元,會根據牙齦退縮的嚴重程度、原因及上述的牙周整體健康狀況,由專業牙醫師綜合評估後決定,在牙周病的狀況受到控制後,牙齦萎縮本身的治療方式包括:

  • 牙齦移植手術(Gingival Graft)
  • 牙齦瓣手術(Flap Surgery)
  • 人工替代材料移植(使用再生膜或膠原蛋白等)

每種治療皆有其適應症、限制與預期效果,以下為依據退縮嚴重程度建議之處置方式:

根據牙齦退縮程度選擇治療方案

根據牙齦退縮程度選擇治療方案
牙根暴露程度 建議處置方式 說明
輕度萎縮(約1–2mm) 非手術性處置及生活習慣改善 包含使用軟毛牙刷、抗敏感牙膏、改善刷牙方式,以減緩進一步退縮
中度萎縮(約3–4mm) 專業診斷後考慮牙齦移植手術 適用於希望改善美觀、降低牙齒敏感或預防病情惡化的患者
重度萎縮(超過4mm) 完整牙周治療後,再進行牙齦重建手術 須先控制發炎及穩定齒槽骨狀況,提升手術成功率與長期預後

🦷 以下為各種牙齦萎縮治療方式,並且著重介紹牙齦移植手術

牙齦萎縮的治療目標,不僅是恢復外觀,更著重於改善功能與預防未來牙周疾病的惡化。建議患者及早接受專業牙醫師的評估與規劃,以確保選擇最合適的治療途徑。

各種牙齦萎縮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 適用情況 優點 可能限制
非手術治療 初期萎縮或術前準備 操作簡單、恢復快速 無法重建已退縮之牙齦組織
牙齦移植手術 中~重度萎縮 可恢復牙齦外觀、減少敏感、保護牙根 恢復期需耐心、部分部位可能需取自體組織
人工材料移植 無足夠自體組織者 減少自體取材不適、簡化手術流程 成本較高、對部分患者不適用
牙齦翻瓣手術 合併牙周病者 可同時清除深層牙結石與病灶 為侵入性手術,需完整術前評估

牙齦移植手術(Connective Tissue Graft):重建健康牙齦的關鍵治療

當牙齦萎縮由機械性刷牙傷害、牙菌斑堆積或牙周病引起,牙周專科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牙齦移植手術以恢復牙齦組織,覆蓋裸露的牙根表面。

此手術多採用患者上顎內側的角化牙齦作為移植來源,自體組織移植具有高度相容性,能有效降低排斥風險,並達到美觀自然、穩定長效的治療結果。臨床上,移植術亦可顯著改善牙齒敏感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術後照護要點:影響癒合成功的三大關鍵

術後護理是確保牙齦移植成功的關鍵階段,其中戒菸尤為重要。研究指出,吸菸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抑制組織再生能力,顯著提高移植失敗風險。

術後照護重點建議:

  • 戒菸至少21天:避免尼古丁影響微血管循環,提升牙齦存活率。
  • 遵照醫囑用藥:按時使用處方抗生素與抗菌漱口水,防止感染。
  • 避免過度刺激:術後14天內避免吸管、咀嚼堅硬食物或觸碰移植部位,如有持續性出血或腫痛應立即回診。

牙齦萎縮的日常保養

正確刷牙技巧:預防復發的第一道防線

刷牙習慣與技巧直接影響牙齦健康,錯誤的刷牙方式(如橫向大力刷牙)易造成牙齦再度退縮。建議患者採用以下方式:

  • 選用軟毛牙刷壓力感應電動牙刷,避免對牙齦造成機械性傷害。
  • 採用貝氏刷牙法(Bass Technique):將刷毛斜45度輕放於牙齦與牙齒交界處,以細緻震動方式清潔牙菌斑。
  • 搭配牙線與牙間刷,清潔牙刷難以觸及的齒縫。
  • 每3個月更換牙刷頭,保持刷毛彈性與清潔力。

🔔小編建議這樣做

購買電動牙刷時,選擇有壓力感應功能的款式,避免用力過度。搭配牙線和牙間刷使用,能更有效清潔齒縫間的牙菌斑,並使用含氟牙膏和溫和的漱口水,避免刺激敏感的牙齦。

定期專業檢查與牙周維護:確保長期健康的防護網

術後的長期維護不容忽視,應建立定期回診與牙周保養計畫,以延緩牙齦再次退縮與預防併發症:

  • 每半年專業洗牙一次:徹底清除牙結石與菌斑。
  • 定期牙周探測與X光追蹤:監測齒槽骨變化與牙齦穩定狀態。
  • 營養攝取:建議增加富含維生素C與E之食物,有助於組織修復與抗發炎作用。

找對專科醫師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

「牙醫小幫手」平台為您搜尋值得信賴的牙周專科團隊

面對牙齦萎縮的治療選擇,許多患者常感困惑:「該找哪一位醫師?哪一種治療方式最適合我?」,「牙醫小幫手」平台集結全台專業牙周病與美學牙科醫師,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牙醫師,讓牙齦萎縮的重建不再是人生的困擾。

  1. 查看牙醫小幫手平台上的牙周專科醫師:選擇專攻牙齦萎縮治療的醫師
  2. 檢視醫師評價與專業背景
  3. 預約初診評估
  4. 獲取治療計畫

立即點擊 | 線上預約牙醫師

wefwe.jpg

常見牙齦萎縮問題Q&A:專業牙醫給您的建議

Q1:牙齦萎縮了怎麼辦?它能自己長回來嗎?

當牙齦出現退縮時,許多患者第一時間都會希望這是暫時性的,但事實上,牙齦萎縮是無法自行恢復的。因為牙齦組織一旦退縮,就無法像皮膚那樣自然再生。雖然輕微的牙齦退縮可以藉由改善口腔清潔習慣,例如使用軟毛牙刷、避免過度刷牙與提升口腔衛生,來防止惡化,但若已屬中度以上的退縮,就需由專業牙醫師介入評估,可能需要進行牙周治療甚至牙齦移植手術,才能真正改善問題。因此,一旦發現牙齦線後退、牙根裸露或牙齒敏感,千萬不要忽視,應儘早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Q2:牙齦移植是牙齦萎縮唯一的補救方式嗎?費用會很高嗎?

針對中度以上的牙齦萎縮,目前臨床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牙齦移植手術。這種手術會從患者口腔內健康的組織(通常來自上顎內側)取下一小塊角化牙齦,再移植至萎縮區域,以恢復牙齦厚度與覆蓋暴露的牙根。這項療程在台灣為自費治療,費用會因個人病況、治療顆數與診所地點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單顆牙齦移植約落在新台幣10,000至15,000元之間。如果有多個區域需要重建,費用則會相對增加。建議在治療前先與牙周專科醫師深入討論,了解完整的療程計畫與術後照護細節,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Q3:如果牙齦退縮導致牙根外露,會對牙齒造成什麼影響?需要馬上處理嗎?

牙齦退縮後,牙根暴露在外,這不僅會造成冷熱敏感的不適感,還會大大提高蛀牙風險。因為牙根表面的牙本質並不像牙冠一樣有牙釉質保護,一旦接觸到酸、甜、冷、熱的食物或飲品,很容易引起疼痛或敏感反應。同時,暴露的牙根更容易累積牙菌斑與牙垢,導致所謂的「牙根蛀牙」,這類蛀牙往往進展快速、不易察覺。

若未及時處理,長期下來也可能因支撐結構流失,使牙齒鬆動甚至脫落。因此,只要發現牙根外露的情形,不論有無症狀,都應及早接受專業評估,及早介入治療。

Q4:使用電動牙刷會不會導致牙齦萎縮?我該怎麼避免刷出問題?

電動牙刷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牙齦退縮,問題多半出在「使用方式」。如果在刷牙時過度施力、刷毛角度不對,或使用不當的刷頭材質,就可能對牙齦造成機械性傷害,進而引發萎縮。

正確使用電動牙刷的關鍵在於輕柔與穩定。建議選擇具備壓力感應功能的機型,當刷牙力道過強時會自動提醒,並使用柔軟刷毛,以45度角輕貼牙齦與牙齒交界處進行清潔,讓刷頭自然帶動而非用手加壓搓刷。只要使用得當,電動牙刷不僅安全,還能更有效去除牙菌斑,是維護牙齦健康的好幫手。

Q5:做完牙齦移植後需要多久才會完全恢復?術後該注意什麼?

牙齦移植手術的恢復時間通常為兩週到三週,視個人體質與術後照護而定。手術後的前三天為初期癒合階段,患者可能會感到輕微疼痛或腫脹,一般在術後一週左右會進行拆線。

大約一個月後,牙齦外觀會逐漸恢復自然,但完整組織整合與穩定仍需數月時間。在此期間,患者應避免刺激性食物,並遵循醫師開立的藥物與漱口水使用方式來清潔,降低感染風險。

此外,絕對禁菸也是重要的一環,因為尼古丁會抑制傷口癒合,並大幅影響手術成功率。配合定期回診追蹤,只要妥善照護,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恢復成果。

wfefw.jpg

作者/郭凡傑

熱愛探索與分享的內容創作者,擅長以淺白文字解構複雜概念。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應該帶來啟發,而且不只是教學,更是一種陪伴。期望我的內容能成為資訊世界裡,值得你信賴的導航員。

審查者/朱耕甫

擁有八年資歷的專業牙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小幫手線上預約平台創辦人,致力於提升數位化的醫病溝通效率,同時也為大眾提供精準且實用的口腔健康資訊。透過專業審查與內容驗證,確保讀者能獲得最正確、最完整的牙科醫療知識。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