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牙齒需要抽神經?根管治療流程與術後保養完整介紹!


為什麼牙齒需要抽神經?根管治療流程與術後保養完整介紹!

🔥牙醫師的專業解答

牙髓神經與血管受細菌入侵後,無法自行恢復健康,若不及時清除,最終只會演變成拔牙,甚至引發更大範圍的感染。也就是說,抽神經既是為了止痛,更是為了保住牙齒,讓您避免缺牙、維持正常咬合,這便是「為什麼牙齒需要抽神經」的真正原因。


✨如何使用「根管治療」系列文章

為了讓您快速找到與自身需求相符的解答,牙醫小幫手特別將根管治療系列文章分為四大分類,從「基礎觀念」到「術後照護」,再到「費用與健保給付」,方便您依照困擾類型挑選文章。

要怎麼開始閱讀?

1.找到最符合自己疑惑的分類:先判斷自己最在意或目前急需解決的困擾或疑問。

2.檢視分類下的文章標題:文章標題通常已簡要說明該文聚焦的重點(例如:「症狀、原因、治療方式一次看」),選擇與自己狀況最相近的主題點進去閱讀。

3.串聯補充閱讀:若還想獲得更全面的知識,或有其他症狀同時出現,也可跳轉至其它相關分類閱讀(如:先看基礎觀念,再來到術後照護與衍生問題)。

只要按照上述步驟挑選文章,不僅能迅速掌握對應的資訊,也能更有效率地進行自我評估與初步照護。若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疑似複雜狀況或無法改善,請及時尋求牙科專業醫師的協助,確保口腔健康獲得完善保障。

根管治療系列文章

【基礎觀念】

<牙髓炎與根管治療關聯>

<根管治療流程與必要性>

<疼痛疑慮與常見迷思>

【術後照護與衍生問題】

【顯微根管治療】

【費用與健保給付】


此篇「為什麼牙齒需要抽神經?根管治療流程與術後保養完整介紹!」會為讀者解決哪些問題?

  • 了解抽神經(根管治療)的真實意義:並非只抽掉神經,而是保留牙齒的重要手段。
  • 清楚知道 根管治療流程、時間與注意事項,不再對抽神經感到恐懼或誤解。
  • 釐清牙齒神經與牙齒保留的關係:抽完神經是否真能挽救受損牙齒。
  • 懂得兒童根管治療也是必須的,避免乳牙感染影響恆牙發育。
  • 明瞭根管治療的費用結構與保養方法,有助於預算與治療規劃。

為什麼治療需要抽神經?

抽神經的正確名稱是「根管治療」,而根管治療其實不僅僅是抽「神經」而已,以下統稱根管治療。

需要根管治療的狀況通常是因為牙齒外傷或深度蛀牙等因素,使細菌進入牙齒內部結構,也就是牙髓腔,造成牙髓組織感染。典型的症狀就是牙痛、牙齦膿包等等。

在進行根管治療時,實際上需要清除的不僅僅是神經組織,還需要清除牙髓腔以及根管內的神經管、血管和其他可能被感染的組織。

根管治療(抽神經)為的是將所有感染的部分完全清除,防止感染繼續往更深處或其他牙齒擴散,不只是把這顆牙齒保留下來的最終手段,也能保護牙齒周圍的結構,避免感染擴散到其他顆牙齒以及周圍的牙周組織,如果放任細菌繼續往深處入侵,嚴重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牙周病,導致牙齒周圍骨頭流失,影響到整體的口腔健康。

所以「抽神經」這個俗稱雖然聽上去簡單易懂,但卻沒有涵蓋根管治療的全部內容。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出現深度蛀牙、牙髓發炎或經常性牙痛,就要及早評估「抽神經」治療。與其長期忍痛,反而不如做根管治療保留自己的牙齒、預防惡化。

牙齒與神經的關係

在人體的每個部分都存在著複雜的生理結構,而牙齒內部也不例外。

牙齒的內部有神經和血管,而神經和血管所在的地方被稱為牙髓腔,神經血管深入到牙根內部的地方則稱為「根管」。

牙齒的正常運作需要依賴牙齒內部的神經和血管系統,這些神經和血管負責感知外部刺激、維持牙齒活性、提供牙齒養分,同時還參與口腔的免疫防禦機制。

如果沒有了神經血管,牙齒也就沒有活性、沒有感覺,同時會越來越脆弱。這也是為什麼根管治療完(抽完神經)之後,牙醫師會建議做一個牙冠牙套保護牙齒,避免治療完之後的牙齒又受到傷害。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神經已經出現強烈痛感,表示牙髓保留機會不高。建議盡快找牙醫師診斷,若需要抽神經,就該儘早處理;同時別忽略後續做牙套來保護已失去活性的牙齒喔!

抽神經會痛嗎?

根管治療(抽神經)時,牙醫師通常會在治療區域局部麻醉,確保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不會有任何疼痛或不適感。

只有在一些特殊狀況下,治療過程中才會稍微有不適感,但不論如何,醫師都會盡力讓患者不會感到疼痛,因此怕痛的民眾都不用擔心牙齒抽神經會需要長時間忍耐疼痛的問題喔!

抽神經後痛多久

根管治療後麻藥退掉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腫脹感。若有出現療程後疼痛的狀況,不必過度緊張,一般情況下,抽完神經後出現的疼痛感大多都會在2~3天後減緩。若有需要,也可以請醫師開止痛藥,需要時可以服用。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因害怕疼痛而猶豫,其實現代麻醉技術已相當進步,大多數人只感到輕微不適。不必擔心抽神經會更痛,先諮詢牙醫師並勇敢面對,才能真正解決牙齒痛點。

抽神經與根管治療有什麼不同?

抽神經就是根管治療,抽神經是俗稱,而根管治療是正確的名稱。

但為什麼根管治療會有「抽神經」這樣的名稱呢?這是因為在牙齒的根管內,包含了血管、神經管等牙髓組織,而根管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將這些組織完全清除,以防止感染進一步擴散,因此簡稱這個治療過程為「抽神經」。

牙醫小幫手也提醒大家,根管治療不僅僅是神經的抽取,還包括根管的擴大,讓沖洗藥水及填充物能順利進入,達到殺菌和阻隔的功效喔!

🔔小編建議這樣做

「抽神經」其實就是「根管治療」,若牙醫師判斷有必要,應遵照專業建議執行,以避免後續更複雜的牙齒問題或拔牙風險。

根管治療對牙齒神經的幫助

會需要接受根管治療的牙齒,多半都是因為其牙髓組織,包括神經和血管等等,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炎,患者不僅會出現喝冷水、熱水都會疼痛、敏感的現象,甚至可能會出現自發性的牙痛,連睡覺都會睡不著、被痛醒,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這種情況下,根管治療成為唯一的選擇,能夠有效阻止細菌進一步深入感染,讓牙齒不再發炎、疼痛,這可以說是保留這顆受感染牙齒的最後一線希望。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牙齒劇烈疼痛或已出現自發性痛,宜盡速進行根管評估。早點接受抽神經就能防止感染惡化,同時也能有效舒緩反覆發作的牙痛。

牙齒有哪些情況需要抽神經

當您出現以下情況時,通常就代表牙齒需要做根管治療了:

  • 蛀牙蛀到神經
    當牙齒蛀牙過深已經到神經的時候,會出現喝冷水、熱水都會疼痛的現象,甚至是睡覺時會痛醒。但若蛀牙伴隨著部分神經壞死的狀況,就有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疼痛症狀。許多人會問,我並沒有疼痛的感覺,能不抽神經嗎?由於細菌會沿著牙神經侵犯到根尖組織(牙根處組織),還是建議盡早接受根管治療,以免根尖發炎擴散。
  • 外傷導致牙髓壞死或根尖發炎囊腫
    有時因外力撞擊或其他因素導致根尖病變,出現牙齒變色,甚至牙齦長膿包的情況,就會建議及早做根管治療,以免狀況惡化。
  • 牙齒斷裂
    牙齒因外力撞擊或咬合外傷而斷裂,導致牙髓暴露,細菌容易入侵牙髓腔引發感染和疼痛。但牙齒斷裂的狀況較為複雜,需要經過醫師評估後才能知道是否可以透過根管治療處理這顆牙齒。
  • 牙周病變感染
    牙周病是大範圍的牙周組織發炎感染,就算牙齒本身沒有任何外傷或蛀牙,細菌也可能會從牙根尖的小孔進入根管而引發牙髓組織的感染,這時候除了要治療牙周病以外,可能也需要進行根管治療處理感染的牙齒。

內文圖片-牙齒哪些狀況需要抽神經.jpg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遇上上述任何情況,都可能代表神經已經受到嚴重影響。與其拖到拔牙,不如主動尋求專業牙醫師,透過抽神經挽救原生牙齒。

兒童根管治療

有些家長以為乳牙終究會換掉,一旦發現小孩乳牙蛀牙很深,就不以為意,直到孩子喊痛或腫脹才緊張。但其實,兒童若出現乳牙蛀牙深及神經的問題,還是需要進行「兒童根管治療」(又稱兒童抽神經),以免感染擴散到牙根或骨頭,甚至影響恆牙的正常發育。

由於兒童還在成長階段,牙根與骨骼較成人敏感,也因牙齒空間相對狹窄,根管治療操作需要更加仔細。有時醫師會採用不同的根管填充材料,以利未來自然替換成恆牙。若孩子有嚴重看牙恐懼,也可在醫師評估後使用舒眠麻醉,在孩子不易恐懼的狀態下一次處理多顆蛀牙。

此舉不僅能解決痛感,也可避免乳牙提早缺失,導致恆牙萌發空間不足而造成咬合不正。根據《Pediatric Dentistry》期刊中的研究,幼兒在適當年紀進行乳牙抽神經,成功率相對高,且能讓後續的恆牙發育更順利。

來源出處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Guideline on Pulp Therapy for Primary and Immature Permanent Teeth

.Pediatric Dentistry.2018;40(4):277-285.

🔔小編建議這樣做

小朋友若反覆出現牙痛或經醫師判定牙齒蛀到神經,應及早進行兒童根管治療。別因「終會換牙」而忽視,否則恐讓恆牙發育受牽連,對孩子未來齒列影響很大。

根管治療7步驟流程

在牙科臨床上,根管治療多半會分為「1~3次回診」或更多次數,這跟牙齒的發炎程度與根管形態複雜度有關。以下,牙醫小幫手將透過七個步驟逐一說明治療的核心流程與操作重點,幫助您更了解為何抽神經無法「一次完成」。

第一步驟:打開牙髓腔與初步評估

在開始之前,醫師通常會施打局部麻醉,或在某些患者可採用舒眠麻醉,以降低疼痛及焦慮。接著,利用高速磨牙機清除外部蛀牙或舊有填補物,打開牙齒表層,讓牙髓腔顯露。此時會使用牙科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找出所有根管入口,並確認每條根管數量與大致形狀。

  • 如果不完整打開或找不到所有根管,後續的清創就無法徹底,進而導致殘留感染源。

抽神經打開牙髓腔

打開牙髓腔(圖片來源:Complex endodontic situations simply managed – from adhesive composite build-up to successful root canal filling

第二步驟:沖洗、消毒根管

打開牙髓腔後,醫師會開始使用根管銼針或機械式鎳鈦器械,對根管內壁進行「初步清理與擴大」,再利用抗菌溶液(如次氯酸鈉、EDTA 等)不斷沖洗,盡量帶出壞死或感染的牙髓組織殘渣。若根管結構較複雜,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同時邊操作邊確認是否有側枝根管或彎曲區域。

  • 這個階段是「要徹底清理、沖洗」的關鍵。只要有一絲細菌殘留,就有可能在未來引發二度感染

抽神經 清洗消毒根管

沖洗、消毒根管(圖片來源:An integrative review on the tooth root canal disinfection by combining laser-assisted approaches and antimicrobial solutions

第三步驟:置入藥物與暫時封填

在初步清理並觀察根管狀況後,醫師通常會在根管內放入藥物,例如鈣氫化物或其他抗菌劑,以抑制細菌持續滋生。接著以臨時填補材料封住開口,避免唾液或外部細菌再次侵入。患者回家後若感到少許脹痛感,多半是正常的組織修復反應;但若劇痛、紅腫惡化,就需盡快回診。

  • 經過藥物處理,能為根管內部創造一個「相對無菌」的環境,若感染嚴重,可能需要多次的藥物置換、封填來觀察炎症恢復狀況。

抽神經 以填充物暫時封住根管

以填充物暫時封住根管(圖片來源:AdobeStock

第四步驟:再次清除牙髓組織

在下次回診時,醫師會拆除前次的臨時填補,重新檢查根管內是否還有壞死組織或持續流膿、滲血現象。若發現仍有感染或組織殘留,會進一步使用銼針與沖洗液,繼續刮除殘存的壞死髓質。如此重複清除的程序,主要是確保「不留任何細菌死角」。

  • 即使第一階段已盡力清理,仍需第二次或多次反覆檢查並刮除,才能杜絕殘留的微生物或壞死物質。

第五步驟:再次沖洗、消毒牙髓腔

這一步驟可視為「最終確認」的深度消毒。在清除所有肉眼或檢測到的受損組織之後,再度大量沖洗根管系統,以抗菌溶液加強殺菌效果。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滲液或膿腫,就代表情況已趨穩定,可以準備進入根管充填階段;若依然發現感染徵象,則需延長治療、再次放藥或暫時封填。

  • 大量且反覆沖洗能幫助溶解組織碎片、帶走潛在細菌,並大幅降低日後二度感染的機率。

第六步驟:根管充填與密封

一旦醫師確定所有數據都合適,就會正式將馬來膠尖與黏著劑填入根管;同時輔以適度的加壓或震盪,使填充材料能均勻密合在根管內。通常在完成後,還會再拍攝一張X光片確認充填位置與深度無誤。最後再以樹脂或其他臨時材質覆蓋牙齒表面,形成完整封閉。

  • 這是根管治療的核心成功關鍵。若充填不夠完整,細菌仍可能從邊緣滲透,導致復發。

抽神經 充填、密封根管

根管的充填與密封(圖片來源:AdobeStock

第七步驟:製作牙冠牙套保護脆弱的牙齒

根管治療完成後,由於牙齒失去神經血管供應,結構會相對脆弱、容易斷裂。若齒質缺損程度較高,醫師多半會建議製作牙冠牙套(或3D齒雕)來覆蓋及支撐剩餘齒質,避免日後因高咬合力或意外撞擊而崩裂。此時可根據需求與預算,選擇全瓷、二矽酸鋰(e.max)或金屬合金等材質。

  • 少了神經供應的牙齒雖無疼痛感,但不代表能承受日常咬力與撞擊,因此「外部」的保護修復至關重要。

內文圖片-根管治療7步驟.jpg

🔔小編建議這樣做

整個根管療程,每個階段都必須耐心地配合牙醫師的操作。若在中途疼痛感減輕,就自行放棄或延誤回診,極有可能導致殘留細菌在日後再次爆發。也別忘了最終的牙冠或3D齒雕修復,務必按醫師建議完成,讓抽完神經的牙齒在外力撞擊下依然穩固。

根管治療後的牙冠牙套、3D齒雕

根管治療結束後,牙齒往往失去神經血管供應,強度降低、顏色變黃或變暗是正常現象。為了確保這顆牙齒能長期使用、避免未來咬合時承受大力而斷裂,多數人會選擇製作牙冠牙套(full crown)或3D齒雕(形式:overlay)來做進一步修復。

牙冠牙套

將牙齒修磨成適合套上「全罩式」牙冠的形狀,藉此覆蓋並保護剩餘齒質。針對齒質缺損較大、或需要整體形狀改變的狀況特別適用。材質可分為全瓷、金屬合金、二矽酸鋰等,不同材質會影響美觀度、硬度與費用。常見的牙冠種類有下列三種,它們各自擁有不同層級的美觀度、硬度與費用:

  • 全瓷冠
    無金屬內襯,透光度與色澤可達到接近真牙的自然效果,幾乎看不出是假牙。不含金屬成分,幾乎無金屬過敏風險,與牙齦組織相容度好,長期不易出現牙齦黑線或紅腫問題。
    現階段全瓷冠製作技術已成熟,材料強度與抗裂性能更佳,一般日常咬合幾乎可以放心使用,不會像早期瓷材容易出現「瓷裂」或「瓷崩」。全瓷表面質地細密,加上上釉工藝,較不容易吸附色素,也不太會因長期使用而變色。
    若較高階的全瓷材質(如二矽酸鋰、氧化鋯),製程與工序複雜,費用通常會偏中~高等級;對於預算有限者可能較具負擔。
  • 金屬燒瓷
    內襯為金屬、外層覆蓋陶瓷,兼具金屬支撐力與陶瓷的美觀度,傳統上廣泛應用於後牙或某些前牙需求。但因內層金屬與外層陶瓷的熱膨脹係數不同,長期使用下或受大力撞擊,外層陶瓷有崩落、裂開的風險。
    金屬底層若經長期磨耗或牙齦萎縮,就可能在邊緣露出一條暗色金屬線,導致美觀不佳。並且,一旦出現瓷層剝離、崩裂或牙齦邊緣金屬外露,常需要重新製作新假牙。
    相較全瓷冠,金屬燒瓷整體費用通常落在中等範圍,不過仍會依金屬成分、製作工藝而有差異。
  • 金屬牙冠
    以金屬本身為外觀,多呈現銀色、金色等,不適合前牙區,如若露在微笑範圍則影響美觀。由於金屬的耐磨度與抗撞擊力極高,所以耐用度高,崩裂機率也較低,但外觀與傳導熱等方面表現較差。
    若對特定合金(如鎳、鉻)存在過敏現象的人,長期使用可能引發牙齦刺激或局部不適。而且雨容易出現邊緣密合度問題,若合金成分或工藝較一般,邊緣契合度較不佳,就可能產生二次蛀牙或牙齦發炎風險。
    金屬牙冠通常因金屬成本與製作方式不同,費用多介於「低~中」範圍內,但若選貴金屬合金,費用也可能上升。

整體而言,全瓷冠在美觀度、生物相容性與耐用度等方面已大幅提升,對「美觀需求高」且「希望避免金屬過敏」的患者來說,已是主流選擇;金屬燒瓷雖兼具一定強度和外觀,但可能出現「瓷裂」或「牙齦黑線」;而金屬假牙則擁有高強度與相對較低費用,但外觀不佳、易產生過敏。實際選擇仍須依個人牙齒位置、咬合需求、預算及美觀考量,與牙醫師充分溝通後再決定。

內文圖片-常見的牙冠牙套種類.jpg

3D齒雕

也稱「3D齒雕嵌體 / 全瓷貼片嵌體」,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CAM)技術,量身打造符合牙齒缺損部位的「部分覆蓋」修復。特色是能保留更多原生齒質,減少大規模磨除。不過若牙齒損害範圍過大,3D齒雕可能無法提供足夠支撐,就必須改用牙冠。

根管治療後的修復方式
項目 不做任何修復(僅只簡易補牙) 牙冠牙套 3D齒雕
保留齒質 高,幾乎不再磨除齒面 低,需全方位修磨以便套上牙冠 中,可依缺損部位局部修整齒面
保護力 低,原本已脆弱的齒質易斷裂 高,幾乎可完整覆蓋原齒面,保護效果最佳 中,可適度保護受損區域
適用情況 輕微缺損、牙齒結構尚完整,且咬合力不大 缺損範圍「大」、咬合受力高或外觀需求高 缺損範圍「中」度、想最大程度保留原生齒質
外觀 一般樹脂填補,與真牙顏色類似,但大面積填補易著色 可選擇全瓷等高美觀材料,也可用金屬 / 陶瓷合金 可選擇全瓷材質,色澤逼真
費用範圍 中~高,依材質、齒位與診療難度而有差異 中,視材質與牙位而定
耐用度 低,長期使用下易崩補;牙齒強度不足 高,適當清潔與回診可用多年,甚至十年以上 中,若黏著密合度良好,約可使用數年~十年不等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根管治療後齒質缺損「中」或「高」程度,請跟牙醫師討論牙冠或3D齒雕的選擇。若齒質尚算充足,可考慮3D齒雕;若狀況較嚴重或外觀/力學需求較高,則以做全牙冠較穩妥,讓這顆抽完神經的牙齒更耐用。

根管治療費用怎麼算?

根管治療的費用計算,最常見的情況是「健保給付+自費項目」結合而成。依照目前台灣健保制度,一般單純的根管治療若在可保範圍內,便能由健保負擔基本部分;但若需要使用高難度技術(如顯微根管治療)或 特殊材料(例如特定封填藥劑、特殊器械等),則會另行收取自費金額。

也有些患者在治療前,因牙齒感染嚴重或牙根複雜,需要醫師動用顯微鏡、超音波器械等進行精細操作,這些往往屬於「中」到「高」價位區間此外,根管治療完成後,還要考慮後續的修復費用,如前面段落提到的牙冠牙套或3D齒雕等等,同樣可能需要自費。

總體而言,整個「抽神經+修復」的總花費,其實沒有一定的價格,通常範圍不等,要視牙齒狀況、材料選擇以及醫師的操作難度來決定。

🔔小編建議這樣做

先和牙醫師溝通,詢問「哪些部分能由健保給付」、「哪些項目屬自費」及各自價位區間,才能在治療前做好心理與經濟準備。如果有預算顧慮,可以與牙醫師討論替代方案,同時也要權衡治療品質與長期效果。

❓想諮詢根管治療費用

只需三步驟,線上預約超方便!

Google搜尋「牙醫」:第一個即可找到牙醫小幫手預約平台

搜尋您想看診的項目、地區和時間:有6000多位牙醫師可以選擇,不怕沒時間

選擇評價良好且有空檔的牙醫師:有40萬則評價可供參考

送出線上預約:請準時前往喔!

立即點擊 | 線上預約

通用圖-線上預約教學.jpg

影響根管治療費用的四大因素

想要更深入了解根管治療的費用如何構成,就需要知道有哪些關鍵因素會讓價格上升或下降。下列四大因素最常影響抽神經療程的費用:

1.牙位與根管數量(健保有包含此因素在內,除非使用顯微鏡才會按照根數來計算)

前牙根管通常只有 1根,相對容易處理,耗時與技術難度相對不高,因此費用也會較低。後牙(特別是大臼齒)常有3~4根根管,且彎曲度、分岔複雜度都較高,治療時間與操作技術需求大幅增加,費用自然也上升。

2.牙齒感染嚴重程度

若牙髓發炎已擴散至根尖周邊,甚至形成膿腫或囊腫,需多次回診才能徹底清除細菌。此時費用就會提升,因為多了藥物、耗材與醫療時間。

3.是否採用顯微根管或特殊器材

一般根管治療主要在肉眼或放大鏡輔助下操作,而「顯微根管」則配備高倍顯微鏡和更精細器械,能提高成功率與完整度,但相關儀器與耗材也代表著費用會有所增加。

4.修復方式與材質選擇

做完根管後,若只要小範圍樹脂補綴,額外支出相對較低。但若需3D齒雕、全瓷冠或金屬合金等大範圍修復,費用就會有顯著的上升。只因選擇越高階、越美觀或耐用的材質,價格也越高。

🔔小編建議這樣做

先評估自身需求與預算,再跟牙醫師討論治療難度、材料等細節。若您對美觀度或舒適度有額外要求,可選擇較高檔的材質或顯微根管操作;但若預算有限,也有相對低成本的方式。重點是及早處理,別等感染加重,費用與風險都會跟著飆升。

牙齒抽神經後該怎麼保養

抽完神經後,牙齒結構會變得相對脆弱,由於牙齒內部的神經、血管等牙髓組織都被去除,不再有神經血管提供給牙齒養分,牙齒也因此失去活性,顏色會慢慢變黃黑色也是正常的,因此在接受完根管治療後,若牙齒狀況穩定且無咬痛與自發性疼痛後,醫師同常會建議將牙齒套上牙冠牙套或製作3D齒雕來保護變得較脆弱的牙齒。

而抽完神經之後的牙齒並不是不會再蛀牙,還是必須遵守以下幾點注意事項,才不會花了很多時間做完根管治療、花了很多錢套上牙套,到最後還是面臨拔牙的選擇。

  • 維持基本的口腔清潔習慣
    刷牙方式:貝氏刷牙法
    刷牙時機:每天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以及三餐飯後
    牙刷挑選:軟毛、小頭、刷毛直立、刷毛不要過密
  • 避免吃過硬的食物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非常脆弱,就算有製作牙冠牙套或是用3D齒雕來保護,他的堅固程度還是不如真牙,盡量避免用那一側的牙齒咬硬物喔!
  • 根管治療後定期追蹤檢查牙齒狀況
    根管治療完成後,牙醫師通常會約個一兩次回診檢查牙齒狀況。

如果根管治療後仍然出現疼痛或牙齦長膿包的情況,可能是根尖再次受到細菌感染,要馬上回診請醫師檢查狀況。除了可能要重新進行根管治療,有時也需要搭配根尖手術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而當根管治療後仍然出現疼痛或牙齦長膿包的情況,可能是根尖再次受到細菌感染,要馬上回診請牙醫師檢查狀況。除了可能要重新進行根管治療,有時也需要搭配一些根尖手術或顯微根管治療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但如果根管治療後發生的咬痛及感染檢查後發現是牙根斷裂造成的,可能就會面臨到拔牙的選擇。

🔔小編建議這樣做

完成抽神經後別忘了保護和追蹤。落實每天徹底清潔、避免咬硬物,並定期回診檢查,才能讓這顆救回來的牙齒使用得更久、更安心。

抽神經常見問題

Q1:抽神經或根管治療要花多少費用?

A1:若只是在常規範圍內做根管治療,多半有健保涵蓋基本部分,但若涉及特殊器材(如顯微根管、特殊材料、3D齒雕等)或需要高難度操作,則可能需自費。費用從低到高都有,具體還是要看牙齒的複雜度與材料選擇。

Q2:若治療後還在痛,是不是表示根管治療失敗?

A2:不一定。有些人在治療後初期會有輕微脹痛,可能是身體自然反應或骨頭正在癒合。若數天後仍舊劇痛不止,或出現膿包、牙齦明顯紅腫,那就應盡快回診檢查,是否有殘留細菌或其他問題。

Q3:抽神經後的牙齒真的比較脆弱嗎?

A3:是的,因為牙齒失去了神經與血管供應,齒質水分漸少更易崩裂。所以醫師大多建議做牙套或齒雕來保護。務必留意咀嚼硬物的習慣,避免剛抽完神經的牙齒遭受大力撞擊而裂開。

Q4:兒童乳牙也需要抽神經嗎?會影響恆牙神經嗎?

A4:若乳牙蛀到神經一樣要做「兒童根管治療」,否則可能影響恆牙胚發育。乳牙和恆牙的神經並不相通,抽神經不會傷及恆牙,但忽視感染反而可能傷到骨頭與恆牙胚,所以該治療時還是要盡早處理。

Q5:做了抽神經,是不是以後都不會再蛀牙?

A5:並不會。牙齒外圍仍有牙齦與齒質,若封填材料鬆脫或清潔不佳,細菌依舊可以透過邊緣滲漏進入,導致二次蛀牙。因此,抽完神經後更要做好清潔,也需定期回診檢查。

🔔小編建議這樣做

若您反覆牙痛、牙齦發炎或懷疑已有深度蛀牙,就該立刻就醫,勿自行判斷。提早接受根管治療,才能真正保留珍貴的真牙、減少後續嚴重併發症!

「為什麼牙齒需要抽神經」結論

牙齒健康與口腔功能至關重要,根管治療是挽救受損牙齒的關鍵。當有牙痛的狀況發生時,牙醫小幫手建議您早診斷早治療,還需要嚴格遵循牙醫建議的術後保養,以確保您的牙齒長期健康。不少人都是蛀牙拖了很久才來看牙醫,讓原本可以補牙處理的牙齒演變成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跟金錢才能做的根管治療。

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幫助您更了解根管治療,讓你對你的口腔狀況更加警覺,如果有牙痛的狀況,建議馬上線上預約諮詢牙醫師喔!

作者/游婷惟

熱愛創作的文字工作者,致力於透過字句雕琢出優質內容。期許每篇文章都能為讀者帶來實用知識,並以文字的力量,長期陪伴每一位需要牙科健康諮詢的人。

審查者/朱耕甫

擁有八年資歷的專業牙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小幫手線上預約平台創辦人,致力於提升數位化的醫病溝通效率,同時也為大眾提供精準且實用的口腔健康資訊。透過專業審查與內容驗證,確保讀者能獲得最正確、最完整的牙科醫療知識。

參考資料

  1.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牙科衛教
  2.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2019). “Root Canal Therapy Success Rates.”
  3. Pediatric Dentistry, 2018. Vol. 40(4).
  4. European Journal of Dentistry, 2021. Vol.15(2).
  5.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dodontists (2020). “Root Canal Safety and Research.”

(本篇內容僅作衛教參考,實際治療方式與步驟以牙醫師臨床專業評估為準。)

為什麼牙齒需要抽神經_懶人包.jpg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