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醫小幫手的專業解答
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雖有關聯但並非同一疾病,關鍵差異在於是否伴隨呼吸暫停、白天嗜睡等症狀。睡眠呼吸中止症又可分為阻塞型、中樞型、混合型三大類,需透過專業診斷確定類型並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打呼是什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什麼關係?
打呼又稱為「打鼾」,是睡眠時因上呼吸道組織震動所產生的聲響。因為睡眠時我們的肌肉放鬆,導致軟顎、懸雍垂、舌根等軟組織向後塌陷,使上呼吸道變得狹窄,當空氣通過這些狹窄的通道時,就會引起組織震動而產生鼾聲。
許多人認為打呼只是普通的睡眠現象,但實際上,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因為當當呼吸道阻塞程度加重時,單純的打鼾就可能演變成間歇性、每次持續10秒以上的呼吸中止事件,進而發展為更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從打呼演變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過程,也可能會受到體重增加、年齡老化、頸部脂肪堆積等因素影響而加速進行。
正常打呼 vs 病理性打呼有什麼不同?
- 正常打呼特徵
- 偶發性出現,通常在過度疲勞或感冒時發生
- 鼾聲規律且音量相對較小
- 不會伴隨呼吸暫停現象
- 白天精神狀態正常,無明顯嗜睡症狀
- 改變睡姿後可能緩解
- 病理性打呼特徵
- 每晚規律出現,持續時間長
- 鼾聲大且不規則,時而響亮時而安靜
- 伴隨明顯的呼吸暫停或窒息感
- 白天經常感到疲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
- 晨起時常有頭痛、口乾等症狀
- 調整睡姿無法有效改善

打呼演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過程
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並非截然不同的疾病,而是同一病理過程的不同階段表現,理解打呼是如何演化為更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也能幫助我們更快速確認自身的健康狀況並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在初期,上呼吸道狹窄的情形較輕微,呼吸功能基本正常,空氣通過時產生的組織震動僅會對睡眠品質造成輕微影響。
而隨著時間推移,各種危險因子如:體重增加、年齡老化、肌肉張力下降等因素逐漸累積,呼吸道狹窄程度也持續加重。當狹窄程度達到臨界點時,呼吸道開始出現間歇性「完全阻塞」的現象,形成「呼吸暫停事件」,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倘若患者在病症初期未及時採取治療,阻塞程度會持續惡化,呼吸暫停次數與持續時間也會逐漸增加,最終可能發展為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嚴重負擔。
比較項目 | 正常打呼 | 病理性打呼 | 睡眠呼吸中止症 |
發生頻率 | 偶發性 | 每晚皆會發生 | 每晚皆會發生 |
鼾聲特徵 | 規律、音量小 | 大聲、不規律 | 時有時無 |
呼吸狀況 | 正常 | 輕微受阻 | 間歇性暫停10秒以上 |
白天症狀 | 精神正常 | 輕微疲勞 | 嗜睡、注意力差 |
根據美國國家老化協會的研究指出,高達94%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伴有打鼾症狀,使得打鼾成為識別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
參考資料:Sleep Apnea Statistics and Facts You Should Know, NCOA
人為什麼會打呼?造成打呼的3大因素一次剖析
從醫學角度來看,打呼的成因相當複雜,通常是多重生理、解剖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現代人打呼的問題日益普遍,這與生活型態改變、肥胖盛行率增加,以及工作壓力導致的睡眠品質下降有密切關係。而以牙醫師的角度而言,許多患者的打鼾問題都與口腔顎面結構異常相關。
由於打呼是一個多因子疾病,因此單一的治療方式往往效果有限,需要採取綜合性的處置策略,後續的文章也會為大家更詳細介紹打呼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方式。
上呼吸道結構異常因素
先天性口腔顎面結構問題是打呼的重要成因,包括:鼻中隔彎曲造成的鼻腔通氣不良、下顎後縮使舌根空間不足而容易後倒、軟顎過長或懸雍垂肥大增加呼吸道阻塞風險,以及扁桃腺或腺樣體肥大等問題。這些結構異常會直接影響氣流通道的暢通程度,當睡眠時肌肉放鬆,原本就狹窄的呼吸道就更容易發生阻塞。
而隨著年齡增長,後天性的變化也會加重打鼾的問題。例如:軟組織張力下降、肌肉彈性減弱等自然老化現象、或是肥胖者因頸部脂肪堆積而壓迫呼吸道,都會進一步縮小上呼吸道空間,使打鼾問題更加嚴重。
生活習慣與環境因子影響
- 肥胖:如上面所提及,肥胖是造成打呼最主要的後天因素。過多的脂肪不僅會在頸部堆積壓迫呼吸道,也會影響胸腔與腹腔的呼吸功能。
- 酗酒:酒精會使呼吸道肌肉過度放鬆,降低維持氣道暢通的能力,同樣會使打呼的情況加重。
- 吸菸:香煙中的污染物會導致上呼吸道發炎與水腫,增加阻塞的機率。
- 錯誤的睡姿:仰睡姿勢會使舌根因重力作用而後倒、枕頭高度不當則會影響頸部姿勢與呼吸道通暢程度。
- 環境因素:室內空氣過度乾燥或存在過敏原,會刺激鼻腔黏膜,導致鼻塞而增加打鼾出現的頻率。
疾病與藥物相關原因
鼻炎、鼻竇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胃食道逆流、神經肌肉疾病等等,都會讓打呼的情形加重。
某些安眠藥、肌肉鬆弛劑等中樞神經抑制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和降血壓藥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它們會加重呼吸道肌肉的鬆弛程度,造成上呼吸道阻塞。而長期使用類固醇也可能導致組織水腫,因而加重打呼的問題。
延伸閱讀:如何改善打呼?止鼾器、睡姿、鼻塞等生活調整完整指南
🔔 打鼾問題持續困擾生活品質?你需要專業的個人化治療建議!
打鼾問題不僅會讓睡眠品質持續惡化、更可能影響身心健康!發現自己有打呼或呼吸中止症的症狀但找不到原因?快上牙醫小幫手線上預約具有豐富止鼾治療經驗的醫師,進行個人化的諮詢,只需三步驟即可快速完成!

當打呼問題持續惡化?睡眠中止症形成原因與3大類型剖析
承上所述,當打呼的狀況持續惡化、呼吸道狹窄的情況也日趨嚴重時,就有可能產生睡眠中「呼吸暫停」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又可分為阻塞型(OSA)、中樞型(CSA)和混合型(MSA)3大類,每種類型的成因與治療策略都各有不同。其中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約佔全體患者的84.37%,主要由上呼吸道物理性阻塞造成;中樞型約佔4.59%,源於大腦呼吸控制中樞異常;混合型約佔11.03%,同時具備兩種類型的特徵。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指的是上呼吸道在睡眠時發生反覆性塌陷或阻塞的情形。正常情況下,咽喉肌肉會維持適當張力以保持呼吸道暢通,但如果這些肌肉在睡眠時過度放鬆,就可能導致呼吸道完全關閉。
先天性的組織發育不良、或是肥胖、年齡增長、內分泌、飲酒、服用鎮靜劑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肌肉功能,造成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CSA)
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CSA)的病理機制不同於阻塞型,主要源於大腦呼吸控制中樞的功能異常,導致調解呼吸頻率與深度的信號傳遞中斷。
心臟疾病是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誘因,特別是鬱血性心衰竭。因為心功能不全會導致血液循環時間延長,大腦接收到血氣變化信號的時間延遲,造成呼吸控制系統的不穩定。
神經系統疾病也是重要成因,包括腦血管意外(中風)、腦腫瘤、腦外傷、神經退化性疾病等。這些疾病都可能直接損傷呼吸控制中樞或相關神經通路,影響正常的呼吸調節機制。
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MSA)
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則同時具備阻塞型與中樞型的病理特徵,有可能是原本的阻塞型患者在接受治療後,阻塞問題雖然解決,但潛在的大腦中樞問題卻隨之顯現。
由於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相對複雜,容易發生在嚴重心臟病或神經系統疾病等複雜病史的患者身上,因此在治療時更要謹慎以對,否則不但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比較項目 |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 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CSA) | 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MSA) |
盛行率 | 最高 | 最低 | 次之 |
主要成因 | 呼吸道阻塞 | 大腦控制異常 | 兩者兼有 |
常見族群 | 肥胖、中年男性 | 心臟病患者 | 複雜病史患者 |
治療難度 | 最簡單 | 次之 | 較困難 |
🔔 牙醫小幫手建議這樣做
如果您出現持續性打鼾、呼吸暫停或白天嗜睡等症狀,應主動就診並向醫師說明完整病史,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病史、服用藥物等資訊,幫助醫師判斷您的打呼與呼吸中止現象是由什麼原因所引起,避免治療方向錯誤。
參考資料:The Prevalence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omplex Sleep Apnea, JCSM
在台灣哪裡可以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台北、台中、高雄推薦診所資訊懶人包
在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資源相當豐富,主要可透過睡眠醫學科、耳鼻喉科、胸腔內科,以及牙科獲得完整治療。尤其是針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了解口腔結構的牙科醫師更能協助提供精準的診療與客製化的治療方案,牙醫小幫手平台也為大家整合了遍佈台北、台中、高雄和全台各縣市具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專長的牙醫師資料,患者可以快速找出自己所在地區的醫師並瀏覽相關治療案例分享,再透過平台快速預約心儀的醫師進行看診。
👉 正在尋找台北、台中、高雄各地區專業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診所嗎?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問題解答
Q1:睡眠中止症與打呼有什麼差別?打呼一定是睡眠中止症嗎?
打呼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雖然有關聯,但並非同一疾病。打呼是上呼吸道組織震動時產生的聲響,可能是正常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病理性表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則是指睡眠時反覆出現呼吸暫停的狀況,並伴隨血氧濃度下降的情形。
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打呼者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關鍵差異在於是否有出現呼吸暫停、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如果有以上情形,就應該即刻就醫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
Q2:睡覺突然叫一聲是什麼原因?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嗎?
睡覺時突然叫一聲或發出其他聲響,有可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因為當呼吸道完全阻塞導致血氧濃度急劇下降時,大腦會所啟動的緊急喚醒機制,在醫學上稱為「覺醒反應」,這是身體為了恢復正常呼吸的自我保護機制。
不過,除了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突然叫一聲也可能由夜驚症、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或其他睡眠障礙引起,具體的原因還是要交由醫師依據個人狀況進行判定。
Q3:肥胖的人比較容易得睡眠中止症嗎?
肥胖是導致睡眠中止症最主要的後天危險因子之一。過多的脂肪會在頸部堆積並壓迫呼吸道,使上呼吸道空間縮小,大幅增加發生阻塞型睡眠中止症的風險。因此,維持適當體重也是預防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重要方式之一。
Q4: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有哪些?如何自我檢測?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可分為夜間和白天兩大類。夜間症狀包括大聲且不規律的打鼾、呼吸暫停或窒息感、頻繁夜醒、夜間頻尿等。白天症狀則表現為過度嗜睡、疲勞感、晨起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易怒或情緒波動等。
患者可使用STOP-Bang問卷進行初步評估,其中包含:打呼聲是否很大、白天是否常疲倦、是否曾被發現停止呼吸、是否有高血壓、BMI是否超過35、年齡是否大於50歲、頸圍是否超標(男性43公分、女性38公分)、是否為男性等8個問題。回答「是」的項目在3-4項為中度風險,5項以上則為高度風險,建議進一步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
除此之外,Epworth嗜睡量表也可以做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自我評量,這邊也附上檢測圖表給大家,更詳細的說明則可以參考以下文章內的解說。

Q5:懷疑自己有睡眠中止症,應該看哪一科?
睡眠中止症可以透過多個科別獲得治療,包括睡眠醫學科、耳鼻喉科、胸腔內科,以及牙科等等。特別是針對阻塞型睡眠中止症,了解口腔顎面結構的牙科醫師往往能提供更精準的治療與客製化方案。
及早診斷與治療打呼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還你一夜好眠
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雖然密切相關,但並非只要打呼就代表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關鍵在於識別病理性打鼾的警訊,包括:不規律的鼾聲、伴隨呼吸暫停、白天過度嗜睡等症狀。睡眠呼吸中止症依據病因可分為阻塞型、中樞型和混合型三大類,每種類型都需要不同的治療策略。
良好的睡眠品質才是健康生活的基石,透過牙醫小幫手平台,患者可以快速找到專業的醫師,接受完整的診斷評估與個人化治療以改善打呼的問題,遠離鼾聲,重獲一夜好眠!

作者/陳鈺潔
自由工作者,法律與文學背景的數位行銷人,相信文字是永不過時的浪漫,也是傳遞知識與價值最好的媒介。期許手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為讀者解答心中的困惑、也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發。
審查者/朱耕甫
擁有八年資歷的專業牙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小幫手線上預約平台創辦人,致力於提升數位化的醫病溝通效率,同時也為大眾提供精準且實用的口腔健康資訊。透過專業審查與內容驗證,確保讀者能獲得最正確、最完整的牙科醫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