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打呼看什麼科?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方法一次看


治療打呼看什麼科?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方法一次看

🔥 牙醫小幫手的專業解答

如果懷疑自己有打呼狀況或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透過Epworth量表進行自我檢測,或是安排更精密的住院或居家檢測。

雖然耳鼻喉科、胸腔內科、睡眠醫學科及牙科等科別都能夠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但牙科及口腔顎面外科能透過客製化口腔內止鼾器的方式,以更加舒適、便利的方式進行治療,因此成為許多患者的首選。

要如何知道自己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自我檢測方法

因為打鼾發生在睡眠中,多數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有打呼的狀況。然而,透過伴侶的觀察、留意白天症狀,以及使用科學化的檢測工具,就可以有效判斷是否有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

Epworth嗜睡量表線上測試怎麼做?

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是國際通用的睡眠品質評估工具,可以透過8個日常情境評估白天嗜睡程度:

  • 評分標準:0分=絕不會打瞌睡、1分=很少打瞌睡、2分=有時會打瞌睡、3分=經常打瞌睡
  • 情境:坐著閱讀、看電視、在公共場所安靜坐著、搭車超過1小時、下午躺下休息、坐著與人交談、午餐後安靜坐著、開車遇到交通壅塞
  • 分數判讀:總分0-7分為正常、8-10分為輕度嗜睡、11-15分為中度嗜睡、16-24分為重度嗜睡

總分超過8分即表示有異常嗜睡問題,建議進一步就醫評估是否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250828_治療打呼看什麼科?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方法一次看_內文圖片-2.png

智慧穿戴裝置能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嗎?

除了使用量表自評以外,也有些人會參考運動手錶等智慧穿戴裝置提供的數據來進行健康狀況的評估,雖然目前這些裝置還無法取代專業的醫療診斷,但的確可提供初步的睡眠品質參考:

  • 血氧監測:如果夜間頻繁出現血氧濃度下降的情形,就可能是因呼吸暫停所導致
  • 心率變化:睡眠呼吸中止會導致心率不規律,可透過智慧手錶的紀錄來觀察
  • 睡眠階段:頻繁的淺眠或醒覺可能是因呼吸中止所導致的睡眠中斷
  • 鼾聲偵測:部分智慧手錶具備聲音監測的功能,可記錄打鼾頻率與音量變化

🔔 牙醫小幫手建議這樣做

無論是自評表或是智慧穿戴裝置的數據,都只能作為參考和輔助資訊,是否真的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仍需要透過醫師專業的檢查和評估來認定。

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怎麼做?檢查流程與費用說明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確診需要透過專業的睡眠檢查,目前主要有兩種檢測方式:在醫院的睡眠中心進行的多項生理檢查(PSG)、或是居家睡眠檢測(HST)。兩種檢查各有優缺點,費用也不相同,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與醫師建議,來選擇合適的檢測方式。

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是什麼?需要住院嗎?

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 PSG)是在睡眠中心進行的全面性檢查,會需要在醫院過夜,進行約8-10小時的睡眠記錄,檢查項目包括:

  • 腦波圖(EEG)
  • 眼動圖(EOG)
  • 肌電圖(EMG)
  • 心電圖(ECG)
  • 呼吸氣流
  • 胸腹呼吸動作
  • 血氧濃度
  • 身體姿勢
  • 打鼾聲音

在有健保給付的情況下,PSG檢測的費用約落在NT$3,000-5,000左右;若是自費檢查,則大約需花費NT$8,000-15,000不等。

PSG檢查不僅能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還能發現其他睡眠問題,例如: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抽動等問題。

居家睡眠檢測是什麼?與醫院檢查有何差異?

居家睡眠檢測(Home Sleep Test, HST)可以讓患者在家自行配戴設備並完成呼吸氣流、血氧濃度、心率、胸腹呼吸動作等關鍵數據的紀錄。這個檢測屬於自費項目,費用約在NT$3,000-6,000左右。

雖然居家檢測可以讓受試者在熟悉環境中進行、費用較低廉且無需住院,但相對地無法記錄腦波活動等進階數據,且存在設備脫落的風險,因此較適合症狀明顯的患者進行初步篩檢。

項目 睡眠多項生理檢(PSG) 居家睡眠檢測(HST) 自我評估量表
檢查地點 醫院睡眠中心 自家 任何地點
費用範圍 有健保給付:NT$3,000-5,000自費:NT$8,000-15,000 NT$3,000-6,000 免費
檢查精細程度 最高 次之 最低
適合對象 複雜病史患者 症狀明顯患者 病症初期的風險評估

不同年齡層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表現大不同!有哪些差異?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表現不僅會隨著年齡層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治療策略也截然不同。這也是為何個人化診斷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至關重要的原因。

250828_治療打呼看什麼科?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方法一次看_內文圖片-1.png

兒童階段的呼吸中止症症狀

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是因扁桃腺與腺樣體肥大導致上呼吸道阻塞,症狀也與成人完全不同。兒童患者很少出現成人呼吸中止症典型的白天嗜睡症狀,反而可能表現為亢奮或過動,因此容易被誤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 行為異常: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定
  • 影響發育:身高體重發育遲緩、食慾不振
  • 睡眠症狀:頻繁夜醒、盜汗、異常睡姿(頭部後仰或趴睡)
  • 呼吸道症狀:持續性鼻塞、張口呼吸、反覆上呼吸道感染

成人的呼吸中止症症狀

成人睡眠呼吸中止症主要與肥胖、下顎結構異常或肌肉張力下降有關,常見的典型症狀有:

  • 睡眠狀況:大聲不規則打鼾、睡眠中呼吸暫停、白天過度嗜睡
  • 認知功能影響: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下降
  • 身體症狀:晨起頭痛、夜間頻尿、性功能障礙
  • 情緒變化:易怒、憂鬱、焦慮

中老年族群的呼吸中止症症狀

65歲以上長者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相當盛行率,但症狀卻和一般成人有著相當大的不同,包括:

  • 睡眠狀夼:失眠、睡眠維持困難、早醒
  • 認知影響:記憶力明顯衰退、認知功能退化、失智風險增加
  • 心血管症狀:夜間心律不整、血壓控制困難
  • 代謝異常:血糖控制不佳、體重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長者因為沒有明顯的打鼾或嗜睡症狀,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時機,但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研究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有70%男性和56%女性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因此更需要照顧者平時多多留意長輩的狀況,才不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參考資料:失眠、打鼾、嗜睡? 睡眠呼吸中止症病因 年齡大不同,衛生福利部

❓ 懷疑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上牙醫小幫手預約專業醫師諮詢

如果經常在白天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或家人反映您睡覺時會打鼾,建議先諮詢醫師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睡眠檢查。

立即點擊 | 線上預約睡眠呼吸中止症諮詢

線上預約教學.jpg

睡眠呼吸中止症看哪一科?各科治療重點一次解析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需要跨科合作,患者通常會在耳鼻喉科、胸腔內科、睡眠醫學科之間轉診,但也會需要牙科、精神科等其他專科協助。

耳鼻喉科主要專注於上呼吸道結構異常的診斷與治療,可以透過鼻咽內視鏡檢查與評估患者的情況,並提供手術選項;睡眠醫學科或胸腔內科則著重整體睡眠生理機能評估,負責睡眠檢查與CPAP呼吸器治療。

牙科或口腔顎面外科也在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主要負責口腔矯正器治療與顎部結構調整,能夠為患者製作客製化的口內止鼾器,透過調整下顎位置來維持呼吸道暢通。對於下顎後縮或咬合異常所導致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牙科治療往往能提供有效且舒適的解決方案,特別適合不習慣配戴CPAP面罩的患者。此外,相較於手術治療或長期配戴CPAP面罩,牙科的口內矯正器治療屬於非侵入性的療法,而且配戴舒適、攜帶方便,是許多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

至於精神科則負責處理睡眠障礙相關的情緒問題、新陳代謝科協助體重管理、心臟內科負責評估心血管併發症風險,都能夠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產生極大的助益。

科別 耳鼻喉科 胸腔/睡眠科 牙科
主要治療方式 手術治療 CPAP呼吸器 口內矯正器
治療特色 根本解決結構問題 非侵入性治療 最舒適、便利
費用 一次性費用、價格較高 長期租用、價格中等 一次性費用、價格中等

👉 透過牙醫小幫手快速預約各地區醫師進行評估

牙醫小幫手平台匯聚了北、中、南各地區提供睡眠呼吸中止症諮詢與治療的醫師,只要在搜尋欄位設定想要搜尋的「縣市」和「治療項目」,就可以快速找到您所在地區能提供諮詢的醫師和診所名稱與評價。

立即點擊 | 線上預約您所在地區的診所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治療會怎樣?併發症風險有多高?

睡眠呼吸中止症未及時治療,會對身體造成嚴重且廣泛的健康危害,根據醫學研究結果顯示,未積極治療的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正常人高出2-3倍,中風風險增加1.5-4倍。

  •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睡眠呼吸中止症所造成的反覆缺氧,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動脈硬化加速,患者易出現高血壓、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等疾病。
  • 腦血管與認知功能受損:慢性缺氧將影響大腦血液循環,增加腦中風、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率,患者也更容易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執行功能障礙等健康狀況。
  • 代謝系統混亂: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干擾身體正常的代謝機制,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控制困難、體重持續上升,肥胖問題也會導致更嚴重的呼吸中止症,形成惡性循環。
  • 意外事故風險攀升: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白天過度嗜睡,專注力下降,提升交通、工傷事故發師的風險。

參考資料: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23). Sleep apnea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risk. Sleep Medicine Reviews, 68, 101-115.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問答一覽!日常護理小秘訣看這裡

Q1:睡眠呼吸中止症要看哪一科?

除了耳鼻喉科、胸腔內科、睡眠醫學科之外,患者也可以先向牙科或口腔顎面外科求診。由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個多重成因的疾病,患者往往會需要跨科別的治療,因此在不同科別之間轉診也是十分常見的情況。

Q2:減重有助於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嗎?

減重對於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確實有顯著效果,特別是BMI超過30的肥胖患者。但也建議患者採用漸進式減重方式,並搭配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避免過度節食導致肌肉量流失,反而影響呼吸道肌肉張力。一般而言,每週約減重0.5-1公斤是較為安全且有效的。

Q3:側睡能有效預防睡眠呼吸中止症發作嗎?

側睡確實能夠減少重力對呼吸道的影響,避免舌頭與軟組織向後塌陷阻塞氣道。建議可使用側睡枕頭或在睡衣背部縫製網球等物品,幫助維持側睡姿勢。不過,改變睡眠姿勢僅對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有較好的效果,中重度患者仍需搭配其他治療方式。

Q4:戒菸、戒酒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有幫助嗎?

戒菸與戒酒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極為重要。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造成上呼吸道發炎腫脹,增加阻塞風險;酒精則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呼吸道肌肉過度放鬆,延長呼吸暫停時間。在戒菸戒酒後,多數患者在2-4週內就能感受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出現明顯改善。

Q5: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以吃安眠藥嗎?

一般不建議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使用傳統安眠藥,因為這類藥物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加重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如果患者同時有失眠問題,應與醫師討論其他較安全的助眠方式,如:改善睡眠環境、建立規律作息、或使用特定類型的助眠藥物,切勿自行服用成藥或他人的處方藥物。

Q6:運動有助於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嗎?

規律運動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有許多益處,建議患者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呼吸訓練與瑜伽也有助於改善呼吸模式,但應避免睡前2-3小時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睡眠品質。有心血管疾病者也應在運動前先諮詢醫師的建議再開始執行。

正確認識睡眠呼吸中止症,把握治療黃金期

睡眠呼吸中止症並非單純的打鼾問題,而是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不過大家也不需過度擔心,只要結合正確的治療方式與改變生活型態,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重新擁有優質睡眠與健康生活。

如果您懷疑自己或家人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透過牙醫小幫手平台尋找專業醫師進行評估,及早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能改善睡眠品質,更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等嚴重併發症,保障長期健康與生活品質唷!

250828_治療打呼看什麼科?睡眠呼吸中止症測試方法一次看_內文圖片-3.png

作者/陳鈺潔

自由工作者,法律與文學背景的數位行銷人,相信文字是永不過時的浪漫,也是傳遞知識與價值最好的媒介。期許手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為讀者解答心中的困惑、也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發。

審查者/朱耕甫

擁有八年資歷的專業牙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小幫手線上預約平台創辦人,致力於提升數位化的醫病溝通效率,同時也為大眾提供精準且實用的口腔健康資訊。透過專業審查與內容驗證,確保讀者能獲得最正確、最完整的牙科醫療知識。

讀者迴響